1954年,金日成派人送来24箱苹果给毛主席,主席收到后让拿给警卫团享用,然而当

如梦菲记 2025-07-17 14:53:44

1954年,金日成派人送来24箱苹果给毛主席,主席收到后让拿给警卫团享用,然而当大家打开箱子一看几乎全都愣住了,根本没人敢下手,因为每个苹果上都印着五个大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4年深秋,北京的风已经透着寒意,一列来自朝鲜的列车缓缓驶入京城,列车上装载着24箱苹果,这些苹果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托人送给毛主席的礼物。   那时,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中朝两国刚刚携手度过了一场残酷的战火,关系密切,金日成对中国志愿军的帮助心怀感激,便挑选了一批上等的国光苹果,用特别工艺处理后送来。   苹果到达北京后,被送进中南海,这批苹果个头饱满,红润发亮,香味浓郁,表皮上的字格外显眼,每一颗上都晒出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字,这种做法并非印刷,而是用遮光技术完成。   在苹果还是幼果时,园丁将字模贴在果皮上,日照后其他部分变红,留下的区域则形成浅色字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却工序繁杂,耗费人力物力,能完成一大批,说明对方确实用了心。   毛主席收到这批礼物后,并未特别留存,而是指示将苹果分发给警卫团,毛主席平时生活简朴,不喜张扬,别人送来什么,他大多转交给工作人员或集体,他认为礼物是一种心意,不必特殊对待,更不能造成浪费。   苹果被送到警卫团,战士们听说是毛主席转送的,自然感到高兴,大家围着箱子,纷纷帮忙开封,刚打开箱盖,一股苹果的清香扑鼻而来,红通通的果子码得整整齐齐,可还没等大家伸手,就注意到了果皮上的字。   “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写得工整,刻印分明,果皮红中泛金,十分显眼,原本准备高高兴兴分果的战士们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没人再说话,连气氛都变得紧张,这些苹果看着庄重,战士们心里犯难,不知该不该吃。   有的战士轻声议论,想把苹果摆放起来当作纪念,有人说放在营房里可以常闻香气,有人提出干脆请示领导看怎么处理。   但更多人只是望着那排整齐的字,不知如何是好,几个年轻人站在原地,既兴奋又犯怵,不敢轻举妄动。   负责日常事务的李银桥很快就得知了情况,他知道,大家并不是不珍惜苹果,而是因为上面的字实在让人不好下口,李银桥觉得事关重大,于是将其中一颗苹果带去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看过苹果后,没有犹豫,他明确表示,礼物要用,苹果是吃的,不吃就坏了,他从不喜欢那些虚浮的口号,也不愿被神化。   他一直强调干部要和群众站在一起,平等相待,不能搞特殊,苹果上那句“毛主席万岁”,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神圣不可触碰的地方。   李银桥将毛主席的态度转告给警卫团,战士们心里的顾虑一下子散去,大家才终于动手,把苹果分了。   虽然下口时仍有几分不自在,但那是对毛主席本人的尊重,而不是对字句的迷信,几名年纪轻的战士吃得慢些,有的轻咬一小口,仔细咀嚼,好像怕辜负了这份厚重的心意。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这并非金日成第一次送礼,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他多次向中国方面表示感谢,但考虑到毛主席不喜奢侈,他每次送的东西都不昂贵,却寓意深刻。   苹果之所以选24箱,一种说法是象征中国的24节气,寓意四季安宁,也有人说是代表两国合作抗敌的24个月,无论哪种解释,都表达了感恩之意。   毛主席从不拒绝这类心意,但他更重视实用,他始终认为,政治领导人应该脚踏实地,少些口号,多些行动。   正因如此,他没有在这批苹果上做任何宣传,也没有把它们作为什么象征来对待,他的决定很简单,吃掉,不浪费。   那天,北京天气寒冷,但警卫团的营房里却热腾腾的,战士们围坐一团,有人擦着苹果表皮轻轻摩挲,有人拿着果子发呆,还有人一边吃一边回味这不寻常的过程。   没有人再提保存,没有人再担心不敬,因为他们知道,领袖真正看重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形式。   这场小插曲后来在党内传为趣事,没有上报文件,也未见公开宣传,却在很多老同志口中流传了多年,吃下那个苹果,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果腹,更像是放下心中的顾虑,回归现实。   那年送来的苹果终究都被吃光了,没留下实物,也没留照片,但许多人说,那是他们吃过最难忘的苹果,不是因为稀罕,而是因为这件小事,让他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把人民放在心上”,什么叫“领导人的本色”。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色伉俪”漫忆在领袖身边的时光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