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山县的老屋里,有位白发老人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准备最后的体面——一具两米长的楠木棺材。三百多斤的寿材平时静静躺在猪圈角落,老人晨起喂猪时总要摸一摸厚实的棺木。那是他风雨无阻的仪式感,仿佛轻轻拍打这具漆黑棺木,就能抚平对未知终点的惶恐。
七月的某个清晨,老人端着猪食桶走向圈舍时,脚步突然钉在原地。泥地上赫然留着五道深可见土的拖痕,像被野兽利爪撕裂的伤疤。而那个日日与他相伴的"老伙计",竟在暗夜中无声消失。"那是要四个人才抬得动的棺材啊..."老人扶着斑驳的土墙喃喃自语,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民警调取村口监控时,一段午夜影像让所有人攥紧拳头:一辆改装三轮车如同鬼魅驶过田埂,车厢里赫然卧着比车身还长的庞然大物。当屏幕定格在嫌疑人侧脸的瞬间,老警察突然拍案而起:"这不是邻县那个‘三进三出’的阿强吗?"
在炽烈的日头下,警车穿过三个乡镇追击。有村民提供关键线索:"那小子刚放出来就买了辆三轮车,这两天油迹都从村头淌到后山了!"在嫌犯家族荒草丛生的祠堂里,真相终于浮现:被盗棺木像战利品般被红布盖着供在神龛前。面对讯问,惯偷阿强抖着腿交代:"听人说这副寿材值四千块..."他和同伙趁着夜色来回拖拽两小时,汗浸透的脚印至今烙在祠堂青砖上。
当民警掀开红布时,楠木特有的沉香弥漫在空气里。而在五十公里外,老人正佝偻着腰,将空荡荡的猪圈刷了第七遍白灰。在这个留不住年轻人的村落,无数空巢老人省下半辈子的咸菜钱,就为守护这份最后的体面。谁承想有人连这样的生死守望,都要碾碎在贪婪的车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