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由于汉语相对排斥音译故龙被误译,但国际上对音译反而较为认可

大家大致都知道龙在中华文化里的含义,简而言之龙在中华文化里总体上是一种祥瑞,代表着好运、活力和吉祥等正面含义。而这些和西

大家大致都知道龙在中华文化里的含义,简而言之龙在中华文化里总体上是一种祥瑞,代表着好运、活力和吉祥等正面含义。而这些和西方文化里的dragon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西方文化里的dragon又是指什么呢?

要说清楚西方文化里的dragon,比较好的办法是从这个词的词源入手。现代主流的观点认为,欧洲语言里的dragon(以及其在不同欧洲语言里的不同拼写形式,如德语里的drache、荷兰语里的draak、意大利语里的drago等)最早都是源于希腊语词汇drákontos(拉丁转写),而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指大蛇或者毒蛇。

如果再进一步探究这个词的房源,它又源自希腊语动词dérkomai,而它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见”。现代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这个词之所以会成为大蛇和毒蛇的词源,是因为蛇的眼睛似乎永远不闭,而且在攻击之前常会凝视猎物,因此会给人眼神异常锐利的感觉,所以其实这个词也可以被理解成和“死亡凝视”类似的含义。

所以西方文化里的dragon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相对负面的传说生物,因此在古代西方的传说里,dragon可以说基本上总是大反派,比如在古英语史诗《贝奥武夫》里,主角贝奥武夫为了保卫王国,最终与一条dragon发生恶斗,最终与其同归于尽,成就了一世英名。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都能看出来,这dragon和中国文化里的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龙和dragon所代表的文化含义是完全相反的。那么龙又是如何被翻译成了dragon的呢?

dragon

根据近年一些学者的考证,很早就在西方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可能是较早把龙翻译成dragon的西方文献。而在后来,大量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也都把龙翻译成了dragon,以至于使其在近代成为了一种规范。

但了解了这个过程,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早期把龙翻译成dragon的人可以说都是对中华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的人。比如马可・波罗,虽然学术界对他是否真正来过中国有些争议,但他不会说汉语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而后来那些来华的传教士虽然有很多是会汉语的,但他们的使命是传播以宗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所以即使知道龙在中国文化里代表的正面含义,也不会愿意去把这些含义在西方进行反向传播。

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被误译为dragon才一度在近代成为了一种定式,以至于中国人自己很多时候也认为龙就是dragon了。所以虽然用dragon指代龙在现代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现在开始普及龙不是dragon,龙在欧洲语言里应该被称为loong也确实还是很有必要的了。

而龙这个例子其实在汉语独有概念的翻译方面也并不是孤例,其实在近代,有大量汉语里独有的事物在翻译成欧洲语言里,都采用了和龙类似的翻译方法,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

比如就以最常见的食物饺子为例,饺子在现代英语里通常被翻译为dumpling,而其实dumpling这个词最早源于英格兰东部诺福克的方言,其初始含义差不多就是“小面团”的意思。而在现代英语里,dumpling其实是包有肉的球形面食和球形酥皮点心的泛指词汇。当然因为最近这几十年中国人频繁地用dumpling翻译饺子,所以通常说dumpling熟悉中餐的西方人也基本知道说的是什么。

饺子

但问题是,这个单词本身还是源于西方语言的,所以如果对中餐不熟悉,普通说英语的人听到这个词并不会想到这个食物跟中国有任何关系。这也就使饺子这个源自中国的食物无形中褪去了中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和中国无关了。

当然,如果世界各国对于这类有文化意涵的词汇普遍都进行意译的话,这么做其实也没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做法却并不是国际惯例,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只存在于中国词汇的一种特例,而在这方面真正的国际规范其实就是音译。

那么光这样说可能大家感受并不直观,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举几个汉语里的类似例子,即汉堡、披萨和寿司,这几个词可以说就是汉语里这类音译词汇的典型例子。这几个词从从字面上在汉语里基本都没有任何意义,但在现代国人听到之后,基本都能立即知道这些是什么食物,而且很可能会立即联想到美式快餐、意大利菜和日本料理。

当然,这样的例子在汉语里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汉语从很早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防音译的逻辑,通常中国人对于字面没有意义的音译词会比较排斥,所以现代汉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音译词最少的语言之一。但在多数语言里,音译包括食物名称在内的文化词汇可以说都是惯例,而这些音译名称的背后,其实也都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输出。

当然,和龙的例子有些差别的是,饺子等食物名称的强行意译可能初衷还是好的,主要是怕音译外国人无法理解,但其实这样的思维主要还是受到了中文排斥音译名这个逻辑的影响,而忽略了世界多数语言的现实:即它们都非常乐于接受音译名,词汇能否得到理解主要取决于概念本身是否流行,意译名称其实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而强行意译汉语词汇这样的现象却绝对不是局限于食物领域的,在其它一些有文化意涵的词汇里可以说也非常常见,使得这些中国独创的文化概念也都变成了完全没有中国色彩的名称,使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在给龙正名之后,从根本上扭转汉语词汇,特别是文化概念翻译理念,运用音译词汇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尽量避免通过意译生搬硬套外语固有词汇,从而避免类似dragon这样的误会也应该成为对外传播文化时应该做的事了。

评论列表

岁寒三友-洺
岁寒三友-洺 22
2025-10-11 23:00
龙的英文是Loong,抓跟那是西方大蜥蜴。
霉国远程养殖真发达
霉国远程养殖真发达 19
2025-10-12 09:12
就是故意的,比如上帝一词都成了基督教专属了

深蓝 回复 10-12 12:09
基督教之主应翻译为:高的(狗的肯定不成)。

黑板擦
黑板擦 18
2025-10-12 09:43
这作者又是一个离了西方语境就不会说话的玩意儿。在Long time no see 都成为英语世界通用语的时代还要延续错误抱残守缺裹足不前
my god
my god 15
2025-10-11 02:21
它们怎么译关我们什么事?!许多自已的东西无需别人怎么理解!现在不再是怕被打的时代了!所以不必理会那些禽兽的想法!相反要学习它们的方式:当它们不懂瞎BB或发神经不听话时,就不停抽打它们,如果还不听话,,,就灭了它们!

宝宝 回复 10-11 19:37
故意丑化中国。

游客 100xxx86 回复 10-13 05:16
你们两个取了个自认为很有个性的英文名,然后大声骂英文如何不是个事,不尴尬吗?

Al自助直播省九成
Al自助直播省九成 12
2025-10-11 08:42
和音译或意译没关系,还是国力问题。国富民强,那我的音就能音译到对面,那这音,最终就成意。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8
2025-10-12 17:07
拽根[得瑟][得瑟]

不知道 回复 10-12 19:03
抓根,抓你根,就问你怕不怕[滑稽笑]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7
2025-10-11 10:13
什么国际上 支持音译,跟我们有毛关系!一群低能需要而已!
zwei999
zwei999 6
2025-10-11 10:16
Loong
论语
论语 4
2025-10-11 09:26
汉语什么时候排斥音译?音译词多的数不清

老马哥 回复 10-12 12:53
如果意译的话,好多英文名词都土的掉渣。

9527有个朋友
9527有个朋友 4
2025-10-13 00:02
大概19世纪的时候就有loong这个词了,只是西方文化强势才普遍上用了dragon,现在好多中国特有名词都有了新译。音译是比较普遍的,简洁明了,也反映了我国国力的强大和文化的复兴
五行学徒
五行学徒 3
2025-10-11 10:59
中国龙,就是中国的死亡凝视[笑着哭]。难怪欧美国家害怕啊[滑稽笑]
ktongsoft
ktongsoft 3
2025-10-12 15:13
建议中译英用音译,因为英语本身就是拼音语言。而英译中应该用意译,因为中文是形意文字。

黄金脆皮鸡 回复 10-13 12:56
如果完全按照中文音译,那么英语词汇就太多了,其他国家很难接受,但是按照中文意译,例如葱白,乳白,珠光白等,英语可以根据词意前面加上相关物品,例如葱白翻译成带一点点绿的白色,乳白翻译成像牛奶一样的白色等,但是简单的用在句子里非常突兀,所以英语是一个不成熟的语言,也可以说英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十三月十七日
十三月十七日 3
2025-10-13 14:14
中国龙其实是巨物的意思,比如马长一丈就是龙。
游客 100xxx86
游客 100xxx86 3
2025-10-13 05:14
作者是抛砖引玉高级黑,现代汉语是音译最少的?哈哈,现代日常用语除了英语音直译就是和制汉译,就是一部分是英语单词发音直译,什么沙发咖啡,很多就是当年日本人先译然后中国直接用,什么元素社会,事实不就是不自信表现吗?简单粗暴的用现成的,而不是古汉语找类似,哪怕近意有瑕疵
佳南君
佳南君 2
2025-10-12 19:29
抓根宝[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37xxx87
用户37xxx87 2
2025-10-11 14:32
那是只他们的问题,错误的译法…
蹉跎
蹉跎
2025-10-13 13:24
关键是你中国人也把他们的dragon 翻译成龙啊。
王霸丹
王霸丹
2025-10-13 17:18
Loooooooooooooooooo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