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古代的乐器文化

九思里看古今 2025-04-28 15:08:06
中国古代的乐器发展历经了四个重要的阶段。 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通过制造声音的方式来作为捕猎工具(吸引猎物或给同伴传递信号),制作声音的载体也非常匮乏,只有石头、泥土、兽骨等原始工具。后来,人们从声音中摸索出了美妙的旋律,于是,声音有了新的用途。 等发展到以礼制为尊的周朝,人们对音乐审美有了阶梯跨越式的进步,中国早期的乐器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当时人们还掌握了通过区分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即周朝的「八音分类法」,先民将乐器制材细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种。只不过先秦的乐器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礼制的,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青铜乐器。 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汉唐,是东西方音乐文化互动较为密切的时期,此时宫廷燕乐盛行,人们对音乐的需求更为旺盛,中国的乐器体系也进一步扩张,仅《乐府杂录》中所记载的唐朝乐器数量已达到三百余种。 宋朝之后,各类艺术都往民间发展,文学、书画、音乐都往“民俗”需求靠拢,在音乐领域中,宫廷音乐不再成为音乐的呈现形式,戏曲、杂剧等民间艺术登上了舞台,这类艺术对音乐的呈现又有了新的要求,乐器的种类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则是人们对古代乐器进行整合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对先前的乐器进行了筛选,最终定型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乐器形态。

0 阅读:0
九思里看古今

九思里看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