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挖毛岸英坟墓,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住了他们吼道:“这是我儿子的坟,你们不能迁走!”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小时候日子不好过,1930年母亲被捕牺牲,他和弟弟毛岸青被送到上海,靠地下党照顾长大。后来生活更颠沛流离,直到1936年,周恩来安排他去苏联读书。在苏联,他进了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军事、学技术,脑子里装的全是报国的心思。1946年,他回国到了延安,开始跟着父亲投身革命。1949年,他和刘思齐结了婚,日子刚有点甜头,可没过多久,朝鲜战争就打响了。 1950年,毛岸英主动请缨上了前线,加入志愿军,跟着彭德怀当翻译和秘书。他不用真名,叫“刘秘书”,跟战士们一起吃苦,啥架子都没有。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50年11月25日,美军飞机扔下汽油弹,炸了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没躲过这一劫,28岁就牺牲了。毛泽东听到消息,表面上挺平静,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但谁都知道,他心里肯定不好受。为了不影响部队士气,他没让人把儿子运回来,就地埋在了朝鲜。 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把他安葬在朝鲜的一个小山坡上,墓碑简单朴素,跟其他战友的差不多。战争还在继续,墓地也没太多人管。可有个叫朴真真的朝鲜妇女,却把这事记在了心上。朴真真是个普通人,家里穷,日子苦,战争时美军轰炸村子,差点要了她的命。据说毛岸英带人冲进火场,把她和她孙女救了出来。从那以后,她把毛岸英当恩人,听说他牺牲后,心里一直放不下来。 后来,朴真真带着孙女搬到烈士陵园附近,天天去墓地看看,扫扫灰,擦擦碑。她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是觉得这年轻人救过她,不能让他孤零零地躺在那儿。几年下来,毛岸英的墓在她眼里,跟自己孩子的差不多,她甚至跟人说,这是她的“儿子”。当地人都知道她这份心思,也挺感动,慢慢地,这成了她生命里的一部分。 抗美援朝打完,到了1955年,朝鲜的烈士陵园要修整,毛岸英的坟墓也得挪个地方。当时中央决定把他迁到桧仓郡,跟其他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志愿军派了人去挖墓,铁锹刚下去没几下,朴真真就跑出来了。她站在墓前,急得不得了,说这是她儿子的坟,谁也不能动。战士们愣住了,心想这咋回事啊,毛岸英明明是志愿军烈士,怎么跟这朝鲜大娘扯上关系了? 战士们跟她解释,说这是中国领导人的儿子,要迁回去安葬。朴真真听完,呆了好一会儿,可能心里也明白自己拦不住,最后默默让开了。毛岸英的灵柩被挖出来,运到了桧仓郡烈士陵园。后来听说,朴真真在原地堆了个小土包,插了块木牌,写上“恩人刘秘书”,还常带着孙女过去看看。她没啥文化,但这份情是真的,比啥都珍贵。 毛岸英迁到桧仓郡后,墓地修得更整齐了,跟战友们挨在一起,成了后人缅怀的地方。1956年清明节前,刘思齐专程跑去朝鲜看他。她站在墓前,哭得挺伤心,说丈夫虽然走了,但永远在她心里。朴真真的故事也传开了,当地人觉得她挺了不起,用最简单的方式守着这份恩情。 毛岸英的牺牲,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也是志愿军那段历史的缩影。他没仗着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搞特殊,上战场跟普通战士一样拼命,这种精神感动了不少人。而朴真真的举动,又给这故事加了层人情味儿。战争是残酷的,可人性里的温暖,总能在夹缝里冒出来。
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挖毛岸英坟墓,可当大家刚开始挖,就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
爱吃凉历史
2025-04-20 19:53: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