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马鸿逵的四姨太悄悄来到台北蒋家,呈献给蒋一个盒子,蒋打开一看,惊呼:“快请专家”。-这盒子里到底放了什么宝贝,值得蒋介石如此震惊?一打开,盒子里放着的正是消失在众人视线已久,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两本玉册——唐玄宗玉册以及宋真宗玉册。 马鸿逵1892年出生在甘肃河州,也就是现在的临夏,回族出身。小时候生活在西北那种风沙漫天的地方,练就了一身硬骨头。后来进了兰州陆军学校,毕业后先跟着冯玉祥混,之后投靠了蒋介石,成了国民党西北军里的一员猛将,官做到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他当上宁夏省主席,手握大权,在那儿统治了十七年,外号“宁夏土皇帝”。 马鸿逵在宁夏的日子可不简单。他管得严,建了个到处都是眼的监控网,地方上也搞了点建设,农业多少有了点起色。不过,他手段硬得很,反对他的人基本没好下场,动不动就派兵抓人,杀气重得很,老百姓都怕他。1949年,内战打得不可开交,他一看形势不对,带着家眷跑到了台湾。 到了台湾,马鸿逵的日子没以前那么风光了。影响力慢慢淡下去,晚年他开始惦记起家族的那些老物件。1971年,他病得不行了,躺在床上,把两本玉册交给四姨太李秀英,让她带到台北交给蒋介石。这才有了开头那场戏。 1971年春天,台北蒋介石的官邸来了个不速之客——马鸿逵的四姨太李秀英。她手上拎着个木匣子,递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一打开,眼睛就挪不开了,里面是两本玉册,一本是唐玄宗的,一本是宋真宗的。这两件东西可不是普通玩意儿,是唐宋两朝留下来的真家伙,多少年没在人前露过面了。蒋介石立马叫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过来瞧瞧。 专家们一看,果然是大手笔。这两本玉册保存得特别好,上面的工艺和文字都透着那股子历史味儿。鉴定下来,没跑儿,就是唐玄宗和宋真宗那时候的原件。蒋介石这反应一点不夸张,毕竟这可是国宝级的东西,多少人想找都找不着。 东西到手后,台北故宫那边动作很快。专家们给这两本玉册做了全套的检查,定制了专门的保存方案,还修了修磕碰的地方,确保它们能好好留下来。这两本玉册的出现,可不是小事。台北故宫的藏品里,唐宋时期的宝贝本来就不多,这下子直接填了个大空缺。它们不光是文物,还带着唐宋两代的文化味儿,搁哪儿都是镇馆之宝。 马鸿逵这边就没那么幸运了。1971年,他在洛杉矶咽了气,活了78岁。四姨太李秀英把玉册交出去后,也没啥消息了,悄无声息地走了。这两本玉册算是马家最后的遗产,带着他们的故事留在了台北。 说起这玉册的历史,得往回捋捋。唐玄宗那本,是唐朝鼎盛时候的东西,讲究得很,代表了那会儿的文化高峰。宋真宗那本也不差,宋朝虽然打仗不咋地,但文化上真没得挑。这两本玉册能熬过战乱,传到马家手里,再到台北,真是命大。马鸿逵当年在宁夏当土皇帝,手上攥着这些宝贝也不知道咋想的,可能是觉得值钱,但也没拿出去显摆。到了最后,还是送了出去。 这两本玉册的回归,不光是文物回家的事儿,还连着近代中国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年头。从唐宋到民国,再到1971年,它们就像个时间线,串起了好几个朝代的起伏。马家从西北到台湾的路,也算是这段历史的缩影。
1945年国共和谈时期,蒋介石专门找人弄来了一罐湖南辣椒酱。只见蒋介石拿起来闻了
【14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