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25日,上交蒙古20万美元“过路费”后,“不喝酒不起飞”的俄罗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5 03:26:10

1992年11月25日,上交蒙古20万美元“过路费”后, “不喝酒不起飞”的俄罗斯飞行员将24架苏-27经由安全送达我国,由此开启了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传奇历史。可以说,苏-27的成功引进,“酒”功不可没,是什么原因? 1992年11月25日,芜湖机场的塔台人员正在按部就班地工作,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成为中国空军史上的重要节点。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队战机的身影,比预定时间提前了好几个小时。这支由俄罗斯飞行员驾驶的苏-27战斗机编队,正是中国引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它们的到来打开了中国空军现代化的新篇章。 然而,这支战机编队的归国之路并不平坦。就在几天前,当这批珍贵的苏-27从俄罗斯德日达空军基地起飞,穿越蒙古领空时,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插曲。飞行员们收到了蒙古方面发出的无线电警告:"立即离境,否则开火!"这让俄罗斯飞行员们感到愤怒和不解。 在苏联时期,蒙古作为苏联的"卫星国",苏联军机飞越蒙古领空从来不需要通报,更不需要许可。但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加强对领空的控制,实行更严格的空中管制。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俄方不得不与蒙古政府展开紧急磋商。经过一番艰难谈判,最终以支付20万美元的"过路费"换取了通行权。 在蒙古短暂停留期间,中国驻蒙古大使馆为俄罗斯飞行员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飞行员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他们需要酒水。当中国工作人员以"任务重大"为由婉拒时,俄罗斯飞行员们却拍着胸脯坚持:"酒是飞行员的精神燃料,喝了酒以后,我们才能更加专注地执行任务。"面对他们的坚持,中国大使馆最终调来了几瓶伏特加。 这种看似荒谬的传统在俄罗斯军事文化中却有着特殊的位置。令人惊讶的是,在享用过伏特加后,这些飞行员展现出了高超的飞行技术。当他们抵达芜湖机场上空时,因为提前到达,地面塔台没有立即给出降落指令。就在此时,早已等候在机场的俄方地勤人员果断接过塔台的通话设备,直接与空中的飞行员联系,指挥他们依次降落。 很快,苏-27战斗机整齐地降落在跑道上,轰鸣着滑行到指定位置。看似混乱的过程,在俄方的协调下却显得井然有序。 芜湖机场上那24架苏-27战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但它们带来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苏-27不仅仅是一款战机,更是一把打开中国空军现代化大门的钥匙。1984年批量生产的苏-27,凭借其划时代的翼身融合设计,在空战领域树立了新标准。其上单翼与双垂尾的结合,配备两台远间距悬挂式发动机,使得这款战机在高迎角机动中表现出色,大大增强了操纵性能。 然而,这些先进战机的引进过程充满艰辛。1990年9月,当中国军事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库宾卡空军基地时,苏联方面的态度令人失望。面对中方提出希望引进苏-27的请求,苏联代表傲慢地回应:"这款飞机目前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而且以你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掌握它的全部威力的。这款米格-29号战斗机,虽然采取传统的液压操作系统,但对于你们而言也足够了。" 这样的轻视自然引起了中国代表的不满。一位中国将领当场回应:"我相信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掌握这架充满高科技的飞机,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之前被愚弄宰割的弱者了。"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甚至苏联方面想尽办法阻止中国代表团近距离观察苏-27。 经过领导亲自干预和多轮外交努力,1991年12月28日,在北京签署的协议最终敲定了24架苏-27的引进。这一成功来之不易,中国代表团几乎不眠不休地进行了三天两夜的据理力争,才使得苏联代表最终让步。 引进苏-27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装备的更新,更在于技术的吸收与自主创新。中国吸取了60年代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和销毁图纸的惨痛教训,在引进的同时坚持自力更生的道路。 当第一批苏-27在中国落户后,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了自行组装生产,命名为歼-11。早期的歼-11基本保持了苏-27的原始设计和性能,但在武器系统的适应性上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整合中国国产的武器系统,只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弹药和设备。 这种局限促使中国航空工业决定进行国产化的逆向工程研制。沈阳飞机工业集团601所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逐步开展国产化改进。歼-11B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战机自主研发的重大突破—它配备了先进的国产航电系统、全玻璃化座舱,并简化了飞行员的操作步骤。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雷达系统和电传操控系统使歼-11B的作战效率显著提高。

0 阅读:498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