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晚年透露惊天秘密:自己一生最佩服两人,一个是会打仗的胡琏,另一个他不敢说,只因此人能掐会算,唯恐“泄露天机”。 "我这一生最佩服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胡琏,这个人十分狡猾,但打仗勇猛,实在是让人敬佩。至于另外一个人,我却不敢说起他的名字。"1957年春天,已届耄耋之年的白崇禧坐在台北寓所的庭院里,对前来拜访的旧部如此感慨道。 这位曾被称为"小诸葛"的桂系将领,此时已经沦为国民政府改造委员会的闲散委员,不再拥有实权。而他口中的胡琏,却在金门站稳了脚跟,成为蒋介石重用的将领之一,被尊称为"金门王"。 白崇禧与胡琏的关系充满了复杂性。在抗战时期,白崇禧对胡琏还算欣赏,欣赏他打仗灵活、狡诈如狐的特点,这很符合白崇禧这个"白狐狸"的胃口。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白崇禧对胡琏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46年,宿北战役期间,胡琏的整编11师与戴之奇的整编69师本应协同作战。当时,胡琏谨慎至极,使两支部队之间拉开了约20公里的距离。当整编69师被山野1纵与8师切断后路时,胡琏竟然坐视不管,仅派出战斗力较弱的18旅前去增援,而且在18旅突破了两道阻击线后,他又因害怕损失而将其撤回。最终,整编69师全军覆没。 战后,白崇禧毫不客气地嘲讽胡琏:"就你这样的,还敢称名将?"那些侥幸逃脱的国民党军队也要求追究胡琏见死不救的责任。然而,由于胡琏是陈诚的心腹爱将,又执掌着"土木系"的核心部队,蒋介石最终只能派俞济时去走个过场,用"以往整11师作战,稍有取巧"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轻描淡写地结束了调查。 两年后的洛阳战役中,胡琏再次表现出不愿救援友军的态度。当时白崇禧急调胡琏从许昌增援洛阳,本来170公里的路程,胡琏的机械化部队最多5天就能赶到。然而胡琏用了5天才到达距离洛阳50公里的登封,竟在紧急战况下抽空游览嵩山和少林寺。直到3月17日胡琏才到达洛阳,而此时邱行湘的青年军206师已经覆灭。 1948年6月,豫东战役期间,胡琏更是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当蒋介石下令胡琏在4天内赶到开封增援时,胡琏却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在获得老蒋同意派友军协助后,仍然没有北上,反而南下到了上蔡,最终导致开封失守。 正是这三次战役中的表现,让白崇禧坚决反对胡琏出任十二兵团司令官。在白崇禧眼里,胡琏虽然战术精湛,但在战略执行力上严重欠缺,他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大局,这是一个兵团司令官绝对不能有的品质。 白崇禧口中不敢提及名字的第二个人,其实是他的老同乡张淦。这位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的将领,原本在陆荣廷手下当差,直到1924年陆荣廷倒台后才被李宗仁收编,成为新桂系的一员。随后,张淦被委以重任,担任桂系王牌第七军的军长,后来还统领了四十八军,成为桂系中第二梯队的重要人物。 张淦在军事上的能力其实并不出众,但有一个奇特之处却让他名声远播——他极度迷信,行军打仗都要依靠占卜吉凶,随身携带一个罗盘,每逢大事必定要卜上一卦。若卦象显示吉利,他便会行动;若显示凶险,他就会按兵不动。这种行为让他在国民党军中获得了"罗盘将军"的绰号。 白崇禧最初对张淦的这种行为也是不以为然的。然而,1921年的一次经历却改变了他的看法。当时,白崇禧带兵南下贵州,在一个名为"坡脚"的地方驻扎。张淦途经此地,看后便劝道:"此地阴阳颠倒,如果驻兵必然招致灾祸,还是早去为妙。"白崇禧对此嗤之以鼻,但当晚巡营时却摔断了腿。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这坡脚不就是'跛脚'吗?真让他说中了。" 从此以后,白崇禧对张淦产生了敬畏之心,将其招至麾下后十分信赖,常常让他占卜军队行动的吉凶。在张淦的指导下,桂军确实取得了不少战绩,特别是解放战争中的"青树坪战役",竟让林彪都吃了败仗。这更坚定了白崇禧对张淦"神力"的信任。 张淦不仅用罗盘指导战争,还善于看风水。1940年,他来到桂林鹭鸶洲勘探风水,连卜三卦后激动地宣布:"凡事皆吉!"随后便在此地修建住宅,并将其改名为"伏龙洲",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然而,不久后广西沦陷,张淦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那里。 解放战争后期,张淦的"神力"似乎也开始失灵。1949年的衡宝战役中,他的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被歼灭。逃至伏龙洲时,张淦只能感叹:"还是风水轮流转啊!"随后,他带着两万残兵退守博白,仍不忘拿出罗盘占卜:"这次咱们司令部的位置选的好,一定能逢凶化吉。"然而话音刚落,他的司令部就被四野382团攻破,张淦本人也沦为战俘。 在牢中,同为战俘的沈醉曾笑问张淦:"你被俘前为啥不算卦,免得当俘虏?"张淦平静地回答:"这是天意,非是人力所能挽回。文王善卜,尚且被囚百日,何况我辈。"此后,张淦与沈醉等人一同进入了"功德林"(即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虽然他在监狱中表现良好,但未能等到1959年的特赦,便因病去世。
白崇禧晚年透露惊天秘密:自己一生最佩服两人,一个是会打仗的胡琏,另一个他不敢说,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3 23:12: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