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名开国少将被人举报贪污3000亿,伟人得知后下令立即逮捕,但就在这时,陈毅元帅却以性命担保:此人若是贪污,自己愿与他同死! 1952年4月的一天,一封神秘的举报信被送到了空军司令部。这封举报信的内容,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信中举报的对象是时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的王智涛少将。 信中详细描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贪污案":王智涛在负责接待苏联友人期间,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这个集团以挪用的接待经费为本金,在天津、大连、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倒卖活动。 举报信中提到,这个贪污集团涉及的商品包括人参、机器、大豆、貂皮等多种物资。信中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个集团就非法获利高达八千亿元,集团每个成员都分得了数百亿元。 这封举报信很快引起了军方高层的重视。由于案件涉及金额巨大,且当事人身居要职,这份材料被迅速上报至中央军委。 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对此案进行彻查。军委随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准备对这起贪污案进行全面调查。 华东军区接到北京的通知后,立即着手准备将王智涛押送至北京。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重大经济案件往往都采取强制措施,以防止证据被销毁或人员潜逃。 这起案件在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作为一名开国少将,王智涛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担任过重要职务,建国后又被委以重任,负责上海的防空工作。 当时正值全国开展"三反"运动,打击贪污腐败是重中之重。这封举报信的出现,让王智涛的仕途一下子跌入了低谷。 在这种情况下,王智涛的命运似乎已经难以挽回。按照当时的惯例,这种重大贪污案件的当事人,往往会被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就在华东军区准备对王智涛采取行动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站了出来,他就是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元帅。 在得知王智涛被举报贪污后,陈毅元帅立即向毛主席打去电话。他在电话中说:"主席,关于王智涛的事情,请让我先去了解一下情况,不要着急采取强制措施。" 陈毅元帅更是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担保,向中央表态:"王智涛这个人,我是了解的,如果他真的贪污,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他不会逃跑,如果他逃跑了,我负全责。" 这样的担保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要承担极大风险的。在"三反"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一位元帅为一个被举报贪污的将军担保,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任。 陈毅之所以如此信任王智涛,是源于他们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情谊。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两人就已相识,虽然当时并未直接共事,但都见证了彼此的革命历程。 上海解放后,王智涛开始在陈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这段时间里,陈毅多次亲自指导王智涛的工作,两人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 1950年的一次重要事件更加凸显了王智涛的为人品格。当时,上海防空部队和苏联军事顾问组在一次击落敌机的战斗中都认为是自己取得了战果。 面对这种情况,王智涛主动提出将战果让给苏联顾问组。这种顾全大局的态度得到了陈毅的高度赞扬,他在军区会议上专门表扬了王智涛的处事方式。 同年8月,又发生了一次空战失利,按照实际情况应该由苏方负主要责任。但王智涛考虑到苏联军事顾问即将回国,主动承担了责任。 在陈毅的坚持下,对王智涛的调查采取了相对缓和的方式。他被允许自行前往北京配合调查,而不是被押送。 在王智涛被调查期间,陈毅始终关注着案件的进展。他相信,只要实事求是地调查,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经过两个半月的全面调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调查组仔细核查了王智涛在任期间的所有账目记录和工作往来,未发现任何贪污行为的证据。 最终,这起贪污案被证实完全是子虚乌有。毛主席亲自作出批示,宣布撤销此案,这标志着王智涛彻底澄清了自己的清白。 在案件结束后,陈毅专门找到王智涛谈话。他没有过多谈论案件本身,而是给了王智涛一句终身受用的话:"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坚持党性,以大局为重,实事求是,不昧良心。" 案件结束后,王智涛并未因此消沉。1952年9月,他被任命为防空学校校长,继续在军事教育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王智涛始终牢记陈毅的教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从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王智涛不负重托,在此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优良作风,为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直到1971年,已经身患重病的陈毅还记得这位老战友。当王智涛前去探望时,两人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 1972年1月,陈毅元帅与世长辞。王智涛带着沉重的心情参加了追悼会,送别了这位一生中最重要的领导和战友。
1969年,开国上将许世友成功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而陈毅元帅却落选了,非常失落。许
【21评论】【1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