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重庆喜欢逛地摊儿,这天,他发现一只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就拿起来细看,只听啪的一声,老虎竟裂成两半儿。地摊老板听见动静,笑眯眯的说:“这个呀,要十块钱嘞”。 1939年,重庆成为了抗战时期的陪都。这座山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这座雾都里,汇聚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其中就包括了郭沫若。作为一位在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的学者,他在这里度过了整整八年的时光。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重庆的街头巷尾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市井生活气息。每天清晨,各个街区都会有小商贩摆出地摊,售卖各种新旧物件。 这些地摊成为了当时重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形色色的商品中,不乏一些流落民间的文物古董。 郭沫若经常会去这些地摊闲逛。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专家,他对文物有着敏锐的判断力。 一个平常的早晨,郭沫若像往常一样在街头的地摊间穿行。突然,一个摆在角落里的铜制物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个巴掌大小的铜老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郭沫若拿起它仔细端详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只听"啪"的一声,这只铜老虎竟然裂成了两半。地摊老板看到这一幕,却毫不慌张地开出了十元的价格。 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算低。一般工人的月工资也不过二十多元,十元钱已经可以买到不少生活用品。 但郭沫若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这个价格。因为他已经认出,这可能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战乱导致许多珍贵文物流落民间。有些流入了地摊,有些被当做废品处理。 这种情况在重庆并不少见。作为后方大后方,这里汇集了从全国各地转移来的大量文物。 有些文物是由收藏家带来的,有些则是在战乱中流失的。它们中的一部分最终出现在了这些街头地摊上。 这只分成两半的铜老虎,正是秦朝时期的虎符。虎符是古代军事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信物之一。 在秦朝的军事制度中,虎符被用来统一调动军队。它通常被分成左右两半,一半由皇帝保管,另一半交给地方将领。 当需要调动军队时,皇帝会派遣使者携带右半部分前往地方。只有当两半虎符完全吻合时,军令才能生效。 这样的设计确保了军队调动的严密性和可靠性。任何一方的虎符缺失或不匹配,都会导致军令无效。 在郭沫若发现的这枚虎符上,刻有精美的金篆书铭文。这段铭文清晰地记载着:"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从铭文中"皇帝"这个称谓可以判断,这枚虎符的年代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因为"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首创的。 这枚虎符的尺寸并不大,高度只有3.14厘米,长度是8.9厘米。但它的工艺精湛,虎的形象栩栩如生。 虎的造型既保持了威严,又不失典雅。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体现了秦朝工匠的超高技艺。 在当时的军事体系中,虎符不仅是一个军事信物,更是皇权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央对地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阳陵是秦朝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高陵县。这里驻扎着秦朝的重要军队。 从铭文可以推测,这枚虎符原本是秦始皇授予阳陵守将的信物。它见证了秦朝严密的军事指挥体系。 在古代的战争中,虎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虎符在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作用。 虎符的设计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将它制作成老虎的形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象征意义。 老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威严和力量。用虎的形象来制作军事信物,也表达了军令如虎、不可违抗的含义。 虎符的两半必须完全吻合才能生效,这种设计有效防止了军令的伪造。即使得到一半虎符,也无法随意调动军队。 这种制度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确保了军队调动的严密性,避免了军权被滥用的可能。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秦朝的虎符仅存三件。这三件珍贵的文物见证了秦朝的军事制度和文明发展。 第一件是秦杜虎符,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陈村出土。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虎符实物。 秦杜虎符上有九行四十字的铭文,采用错金工艺制作。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秦代虎符。 第二件是秦新郭虎符,现在由法国巴黎的一个华裔家族收藏。这件虎符的流失体现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遗憾。 第三件就是郭沫若在重庆地摊发现的秦阳陵虎符。这件虎符现在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三件虎符中,秦阳陵虎符的发现最富传奇色彩。它从地摊十元的廉价物件,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国宝。
郭沫若在重庆喜欢逛地摊儿,这天,他发现一只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就拿起来细看,只听啪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2 15:16: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