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的一天,刚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不久的张万年来到驻莱阳某部视察。一下车

爱吃凉历史 2025-04-10 17:51:30

1990年5月的一天,刚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不久的张万年来到驻莱阳某部视察。一下车,张万年对陪同视察的某集团军政委刘书田说:“莱阳有我的一位老战友,是‘塔山英雄’,名叫鲍仁川,我们有20年没有见面了,你现在就让人去莱阳市里找找他。我很想见见他。”刘书田马上派集团军政治部干部处长去莱阳寻找。 1990年5月,张万年刚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不久,来到驻莱阳某部视察。一下车,他就提到了一位老战友鲍仁川,说这是位“塔山英雄”,20年没见面了,想立刻派人去找。这事听起来挺简单的,但背后却牵出了不少值得聊的东西。张万年和鲍仁川的缘分得从几十年前说起,他们的战友情不是一般的深,是那种一起扛过枪、打过仗,生死与共的交情。而这次寻人,既是张万年个人情感的流露,也让人好奇,当年的英雄如今过得怎么样? 说到“塔山英雄”,得先提提塔山阻击战。那是1948年辽沈战役的关键一仗,塔山是锦州外围的一个小山头,国民党想靠它翻盘,解放军硬是守了六天六夜,拼了命挡住敌人。鲍仁川就是那时候立下大功的人之一,具体他干了啥不太好瞎猜,但能被叫“塔山英雄”,肯定不是小角色。张万年呢,当时也在东北战场上打拼,虽然不一定和鲍仁川在一个连队,但那种战火里的情谊,谁经历过谁懂。20年没见,想找老战友聊聊过去,挺正常的心思。 张万年让刘书田派人去找,集团军政治部干部处长立马行动,跑去莱阳市里打听。这年头通讯不比现在,手机没有,互联网更别提,找人全靠腿跑嘴问。莱阳不算大,但要找一个20年没联系的人,也不是件容易事。鲍仁川要是还在部队,查个档案可能就找到了,可他要是退伍回了老家,或者搬走了,那就得靠运气。张万年站在部队门口等着,心里估计也在犯嘀咕:老鲍还好吗?能不能找到他? 其实,这事不光是找人那么简单,还能看出张万年的为人。他刚当上司令员,按说应该忙着熟悉工作、抓部队建设,可他一到莱阳就惦记老战友,说明他没忘本,重感情。这种性格在部队里挺常见,尤其是老一辈军人,经历过战争洗礼,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感情特别深。鲍仁川要是找到了,两人见面肯定有说不完的话,可要是找不着呢?张万年会怎么想?这结果到底咋样,确实挺吊人胃口。 再说鲍仁川这个人,能被张万年惦记20年,说明他在战场上真有两把刷子。塔山阻击战那会儿,解放军不少部队都打得特别惨烈,伤亡大了去了,但硬是没让敌人过去一步。鲍仁川能在这场仗里脱颖而出,被封“塔山英雄”,那份勇气和担当不是随便谁都有的。退伍后,他可能回了莱阳,也可能去了别的地方,日子过得咋样没人说得准。但张万年没忘他,想见他一面,多少也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 这事搁在1990年,还有点时代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正忙着改革开放,部队也在调整,很多老兵退伍后生活不算太好。张万年找鲍仁川,也许还想看看老战友过得如何,能不能帮点啥。毕竟,当年一起打仗的兄弟,现在境况可能差不少。他派人去找,也算尽了份心意。不过,找人的结果到底如何,文章没法瞎编,只能说留了个悬念。 从更大的角度看,张万年和鲍仁川的故事,其实是那一代军人的缩影。他们年轻时为国打仗,拼了命保家卫国,后来和平了,有些人留在部队升上去,像张万年这样当了大官,有些人回了家,过普通日子。20年没见,想找对方叙叙旧,挺正常,可现实不一定总遂人愿。战争把他们连在一起,时间又把他们分开,这种反差听着就让人感慨。 再说点接地气的,咱普通人也能理解这种心情。比如你有没有个老同学、老朋友,好多年没联系了,突然有一天特别想知道他咋样?打电话没人接,发消息没人回,心里是不是也挺失落?张万年找鲍仁川,估计也有这感觉。他是大司令员没错,可感情上跟咱普通人没啥区别,想念一个人就得找,不找心里过不去。 这事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张万年刚当司令员就跑基层视察,还惦记老战友,说明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领导。他能从普通一兵干到司令员,跟这种接地气的性格分不开。鲍仁川呢,不管找没找到,他的“塔山英雄”称号已经够让人敬佩了。那一代人打仗不怕死,和平了也不图啥回报,光这份精神就值得咱记住。 再说回找人这事,1990年的莱阳,找个人靠的是人脉和运气。政治部干部处长跑出去问,估计得找当地政府、派出所,或者街坊邻居打听。鲍仁川要是还在本地,可能会很快有消息,可要是搬走了,或者家里情况变了,那就不好说了。张万年等着消息的时候,心里估计挺复杂,既期待又有点怕失望。咱不知道结果,但这过程本身就挺打动人。

0 阅读:503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