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两周年,许世友发表悼念文章引众将帅深思,他说了什么 1978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两周年之际,《红旗》杂志刊发了一篇特殊的悼念文章,作者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开国上将许世友。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在军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将帅纷纷表示深受触动。 文章中,许世友回忆了1937年在延安那段特殊经历,当时因为"张国焘错误"问题被捕,一度被指责为"为张国焘辩解",是"典型的托洛茨基"。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正是毛主席两次亲自看望了他,与他促膝谈心,解开了他心中的思想疙瘩。 "毛主席的这几句话,一下子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使我感到非常舒畅,非常温暖,毛主席多么了解我们这些工农干部啊!我郁积在内心深处的苦闷情绪,被毛主席温暖的话语一扫而光。"许世友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段肺腑之言,引发了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共鸣。 其实,许世友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早在1976年9月就表露无遗。当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这位历经无数战火的铁血将军一开始哭得撕心裂肺,后来泪水干涸,只是一头扎进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毛主席画像里,沉默不语。 当许世友赶到灵堂大门口时,却被门口的卫兵拦下,因为他腰间配了枪。许世友当即反问:"为啥我就不能带着枪呢?"听到卫兵说明"这是政治局定下的规矩",许世友脸色阴沉,坚定地说:"我身为政治局的一员,咋就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规矩呢?" 最终,几个守卫加上一群工作人员,都拦不住他的步伐。因为悲伤过度,在给毛主席遗体行礼三次时,他连军帽都忘了摘下。这一细节被许多人记住,大家都明白,当一个人内心极度悲痛时,他的行为举止难免会有疏忽。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毛主席去世不久后的一次会议上,面对江青咄咄逼人的态度,许世友毫不退让,怒斥道:"张狂什么?"并直言:"以前主席在的时候,我还给你留点面子,现在你要是再瞎咧咧,我可不客气,直接动手!" 两年后,当许世友在《红旗》杂志上发表那篇悼念文章时,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毛主席的敬仰与感激之情,让人感受到这位战将那颗赤诚的心。 许世友在《红旗》杂志发表的悼念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与毛泽东之间那段跨越四十余年的深厚情谊。这份情谊始于1935年,当时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许世友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彼时,毛泽东已经听说过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便询问他的名字究竟如何书写。许世友告诉毛泽东,自己原名叫"许仕友",因不愿与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吏同列,后来改为"许士友",意为当战士的朋友。毛泽东听罢,建议道:"咱们再琢磨琢磨,把中间的字换成'世界'的'世',意思是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些,要看到全世界。"从此,"许世友"这个名字便定了下来,也寄托着毛泽东对他的期望。 这份惺惺相惜在1937年达到了转折点。当时因为"张国焘错误"问题,许世友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捕入狱。然而,毛泽东没有放弃这位将领,亲自两次前往看望,与他促膝长谈。在许世友的悼念文章中,他回忆道:"毛主席的这几句话,一下子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使我感到非常舒畅,非常温暖。"正是这次谈话,使许世友从内心深处对毛泽东产生了无比的敬仰之情。 随后的岁月中,许世友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四次进入胶东,打造了坚固的抗日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胶东保卫战,歼敌6万余人;在济南战役中,他担任攻城部队指挥员,带领部队七天七夜不间断攻击;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指挥了长山列岛战役,创造了"陆军打海军,木船打军舰"的军事奇迹。 毛泽东对许世友的军事才能赞赏有加,曾在1945年观看《三打祝家庄》后评价道:"活脱脱就像咱们的大将许世友嘛。"1959年,毛泽东再次提及,如果说《水浒传》里的李逵、武松、鲁智深这三位,那"他们绝对够格加入共产党",显然是将许世友比作这些英雄好汉。 晚年的许世友仍保持着对毛泽东的深深敬意。1973年,李德生奉毛泽东之命前往南京,劝许世友少喝点酒,说是"喝多了对肝不好"。许世友听闻主席还惦记着自己的健康,心中十分温暖,立即承诺:"您放心,我绝对不会因为喝酒而耽误了事儿。"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