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莉心里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尽早将手艺学到手,然后离开这个色眯眯的老板,回到家里开个属于自己的裁缝店。 1991年的冬天,沈阳郊区的雪地上,身穿蓝色囚服的吴晓莉蹲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此生的最后一张照片。她眼神忧郁,充满不甘和无奈。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是在1972年,吴晓莉出生在沈阳郊区的一个贫农家庭。作为长女,她本该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但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下,父亲甚至一度想把她送人,幸好母亲的哀求才让她留在家中。 童年的吴晓莉虽然家境贫困,但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她的成绩总是班上的佼佼者,老师们也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寄予厚望。但好景不长,初中还未毕业,父亲就强令她辍学。 "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那么多书干什么?钱还是留着给你弟弟们盖房子吧。"父亲的话让吴晓莉心如刀割,但在当时的农村,她没有反抗的余地。 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父亲把她送到了县城的一家裁缝铺当学徒。吴晓莉心想,虽然不能继续读书,但至少能学一门手艺,将来还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裁缝铺是一对夫妻经营的,老板娘性格开朗,做事利落,对吴晓莉也很好,用心教她做衣服的技巧。老板的儿子,一个上小学的男孩,总是亲切地叫她"姐姐",吴晓莉也很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常用自己不多的零花钱给他买些好吃的。 初到裁缝铺的日子,吴晓莉尽管工作辛苦,但心里充满希望。她经常默默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尽早将手艺学到手,然后离开这个色眯眯的老板,回到家里开个属于自己的裁缝店。" 然而,生活并没有按照她的愿望发展。男老板总是有意无意地往她身边凑,让她感到不舒服。一次,有顾客要给女友做衣服,指着吴晓莉说:"就照她的身材做,她和我女友差不多。"老板借机量尺寸,故意触碰吴晓莉的身体,这让吴晓莉既尴尬又害怕,但她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声张。 噩运降临的那天,裁缝铺里只剩下吴晓莉和老板两人。老板娘带着儿子回娘家有事,整个店铺显得格外安静。吴晓莉心里隐约感到不安,但她并未多想,专心做着手里的活计。 夜幕降临,吴晓莉关灯睡觉,迷迷糊糊间,她感觉有什么东西压在身上。猛地睁开眼,她打开床头灯,看到的是老板那张油腻腻、色眯眯的脸。恐惧瞬间涌上心头,她奋力挣扎着。 "别动,听话,不会对你不好的。"老板语气轻佻,手已伸向吴晓莉的衣领。 吴晓莉绝望中抓起床边的板凳,朝老板头上狠狠砸去。老板吃痛倒地,她趁机冲出房门,踉踉跄跄地跑进漆黑的夜色中。整夜,她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瑟瑟发抖,泪水浸湿了衣襟。 第二天一早,当吴晓莉鼓起勇气准备回店里收拾行李离开时,迎接她的是一场意想不到的羞辱。老板娘站在街口,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个狐狸精,我待你像亲闺女,你却勾引我老公,想上位是不是?赶紧给我滚!" 原来,老板害怕事情败露,干脆恶人先告状,诬陷是吴晓莉勾引他。周围的邻居们,那些曾对吴晓莉和善微笑的人,此刻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她,窃窃私语。没有人站出来为她说一句公道话。 "我没有,不是这样的..."吴晓莉试图辩解,但她的声音被淹没在老板娘的咒骂中。 老板捂着头站在一旁,眼里闪烁着得意的光芒。他将吴晓莉的行李扔到街上,宣告着她学徒生涯的结束。吴晓莉含泪捡起行李,跌跌撞撞地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家并不是避风港。流言比吴晓莉先一步传回了村子。当她疲惫不堪地推开家门时,父亲的一记耳光迎面而来。 "你这不要脸的东西,给我们吴家丢尽了脸!"父亲怒吼着,母亲在一旁抹泪,弟弟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她。 "爸,妈,我真的没有做错事,是老板他..."吴晓莉跪在地上,哭诉着真相,但没有人相信她。在父亲眼里,女儿已是"被玷污"的货色,不配再待在这个家。 村里的流言愈演愈烈,昔日对吴晓莉美貌心存嫉妒的姑娘们更是添油加醋。每当吴晓莉出门,村民们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刺向她。有人甚至当着她的面吐唾沫,骂她不知羞耻。 最后一根稻草是父母决定将她嫁给村里的一个傻子。父亲冷酷地宣布:"傻子不懂那些事,能要你已经是你的福气了。" 听到这个决定,吴晓莉如雷轰顶。她苦苦哀求,却换来父亲更重的拳脚。那一刻,她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掐灭了。 绝望和愤怒像野火一样在吴晓莉心中蔓延。没有人愿意听她的解释,没有人为她主持公道。她决定自己复仇,让那些毁了她一生的人付出代价。 1991年初的一个夜晚,吴晓莉悄悄回到城里,在裁缝铺附近埋伏多日。当她看到老板的儿子独自外出时,心中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恨意。在一处僻静的小巷里,她用准备好的尖刀,向着那个曾亲切叫她"姐姐"的小男孩刺去。 鲜血染红了吴晓莉的双手,也封死了她回头的路。她没有逃跑,而是静静地坐在原地,等待警察的到来。当法官宣布死刑判决时,19岁的吴晓莉没有流泪,只有一个请求——验证她的清白之身。
吴晓莉心里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尽早将手艺学到手,然后离开这个色眯眯的老
熹然说历史
2025-04-07 22:22:34
0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