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在美国檀香山,梁启超爱上了女翻译,写信给妻子:“我想纳妾?”李蕙仙回信,梁启超看后,吓得脊背发凉,决定回心转意。没过多久,李蕙仙:“今晚就跟桂荃圆房吧。” 梁启超闻言吃了一惊,他早就与王桂荃有了感情,但为了照顾妻子的情绪,维护家庭和睦,他并未表现出纳妾的意思。 李蕙仙现在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出让两人圆房呢? 其实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房丫鬟,她容貌清秀、聪明伶俐,深得梁启超夫妇的喜爱。 一开始,梁启超对王桂荃并无想法,但朝夕相处的生活让两人之间有了情感。 李蕙仙的性格有些乖张,她早就看出丈夫与王桂荃之间起了化学反应,但她故意装作不知,这也在情理之中,谁也不想他人与自己共同分享所爱之人。 梁启超是新兴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制,所以虽然对王桂荃极有好感,但也并未动纳妾的念头。 三人的相处虽然一如既往,但内心深处却已有了动荡。 另一个女人的出现,却让李蕙仙改变了想法。 作为旧家庭的媳妇,不能随丈夫远赴美国,李蕙仙只能在家中掌管大大小小的事务。 没想到,梁启超却与自己的翻译助手日久生情,这让她无法接受。 但很快,李蕙仙就想到了办法。 她知道梁启超是个大孝子,于是便在信中提出,要将此事告知梁父,如果父亲同意,便可做主为梁启超纳妾。 梁家家风甚严,梁启超深知父亲得知此事,不仅不会同意,还会对他痛斥一番。 因此,他一边看妻子的回信,一边惊出了一身冷汗,也就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李蕙仙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小三,但她知道梁启超的心里肯定还会对那位女翻译念念不忘。 对于丈夫的心思,李蕙仙也有几分理解,自己不能常伴左右,丈夫也是孤独寂寞之人。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1901年,梁启超的第一个儿子梁思成出生了。 儿子的出生让梁启超大喜过望,但很快便又忧心忡忡,因为梁思成的身体实在是太瘦弱了,这与并不强壮的母体有很大关系。 李蕙仙虽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具备生育的最好条件,但是她的身体却并不强壮,连续生育难度很大。 考虑到梁家香火的问题,李蕙仙决定为梁启超纳妾。 当得知妻子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梁启超心中一喜,想到了自己曾经爱过的女翻译何慧珍。 但他的梦想很快便破灭了,因为妻子中意的人选另有其人。 这天,李蕙仙找到了丈夫,对她说:“我知道你心里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是谁,但我觉得她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旧式大家庭,你觉得王桂荃怎么样?” 刚开始听到妻子这样说,梁启超的心里还有点小失望,但后来却又转忧为喜。 妻子的话不无道理,虽然他们接受的是新思想,但却处于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何慧珍确实不适合梁家。 对于王桂荃,梁启超是了解的,这是个机灵漂亮的少女,两人在前几年还暗生情愫。 只是李蕙仙不发话,他们也只能把感情埋藏在内心深处。 这次李蕙仙主动提出让梁启超与王桂荃圆房,既成全了两人的爱情,也让梁家延绵香火有了希望。 梁启超握住妻子的手:“蕙仙我妻所言极是,还是你考虑得更周到,桂荃确实是最佳人选。” 李蕙仙做主,挑了个良辰吉日,让两人圆了房。王桂荃虽然是以妾的身份嫁给了梁启超,但却并未得到慢待,她与李蕙仙互称姐妹,一起悉心照顾梁启超和子女们的生活。 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李穗仙生下了三个孩子,王桂荃生下了六位子女。 在李蕙仙去世之前,梁启超以自己的高情商维系着三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照顾李蕙仙的情绪,梁启超让李蕙仙的孩子称王桂荃为王姨,孩子们也很喜欢温和善良的王桂荃,虽然并未称之为母亲,但心中都把桂荃当成了亲妈。 李蕙仙死后,王桂荃正式成为梁夫人,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1929年,梁启超去世,家中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她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教育九个子女的责任。 孩子们没有了父亲,家中生活也日益变得艰难。 但是在教育和生活方面,王桂荃从来不会让孩子有任何缺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母亲真正的关爱。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评价王桂荃,说她是位善良温柔的慈母,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全家人最大的精神抚慰。
1899年,在美国檀香山,梁启超爱上了女翻译,写信给妻子:“我想纳妾?”李蕙仙回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07 09:05:27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