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将范承谟及其全家共五十三人全部杀害,并焚尸荒野。其中,有一个看守敬佩范承谟的人格,偷偷地在荒野捡了一块没有烧完的骨头,跑到京城向康熙禀报了范承谟的死讯。康熙极为悲伤,但是仍优待了耿精忠。 范承谟虽是汉人,却生于盛京,他的父亲是满清四朝元老范文程。范家父子,世受皇恩,所以对清廷忠心耿耿。 满清入关后,对范氏信任如故,范承谟44岁时就当上了浙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范承谟对皇室忠心,也很体恤民情。 与其他随军入关的大臣不同,范承谟并不把汉家百姓当作被侵略者。 任职巡抚期间,范承谟经常下乡考察,他发现宁波、浙江一带虽有大片田地,但要么遭受洪水冲刷,要么荒芜多年。 深思熟虑后,他向康熙上奏:“臣遍历浙江诸府,见三十一万五千五百馀亩田地受灾,痛心疾首。斗胆请求陛下开恩,免除赋税。” 康熙对范承谟很信任,当即下令恩准。 不久后,浙江北部又爆发了洪涝灾害,无数百姓沦为灾民。 心急如焚的范承谟东拼西凑出八万两白银,怕有人贪赃,亲自前往湖广一带买粮,以赈济灾民,平抑浙江粮价。 为了救更多的人,范承谟顶住重重压力,上疏称:“漕米改折,每石折银一两。明年麦熟后,再补征白粮,以三年为限。重灾区依例加以免除。” 范承谟真正的做到了爱民如子,当他因病离开浙江时,百姓们自发的来到沿街两侧相送。 他们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苦苦哀求:“范大人,您不能走啊!” 浙江的各级官员,联名给康熙写信:“范承谟担任巡抚三年,爱民如子,查办贪墨,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恳请皇上三思。” 于是,还没等回到京师,范承谟又收到了留任浙江巡抚的诏书。 在任期间,一旦有地方受灾或者出现变故,范承谟都会给朝廷写信请求免除。 甚至,有的地方赋税缴纳不足,范承谟还会为其求情。 范承谟的种种行为,的确是为百姓谋到了好处,可在朝中大臣的眼里,他是用朝廷的恩情做自己的人情。 因此,经常有人在康熙面前诋毁范承谟。 好在,康熙对范承谟有十足的信任,不但没有将其问责,反而在康熙十一年擢升其为福建总督。 福建总督的责任,除了处理地方事务以外,还要监督靖南王耿精忠。 清初,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镇异姓藩王,他们拥兵自重,深受朝野忌惮。 康熙即位初,曾将三藩列为自己的头等心腹之患。 福建,正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盘。康熙将范承谟调任于此,正是希望他监督耿精忠。 范承谟刚刚到任不足一年,云南的吴三桂就举起了反旗,福建的耿精忠也是蠢蠢欲动。 他把九仙观里的天王神像从座相改为立相,并恶狠狠的说道:“这种卑躬屈膝的奴才相要不得,我们要的就是踞傲不恭”。 此外,耿精忠大肆对福建各地的官员封官进爵,以拉拢人心,他还扩招军队,囤积粮草,大肆打造甲胄和兵器。 范承谟的处境已经极其危险,可他还是想尽办法给康熙写信:“自吴三桂起兵,耿精忠亦心有所向。臣恳请陛下急速发兵福建,并终止裁军。” 此事很快被耿精忠知晓,他派人对范承谟说:“海盗日益猖獗,特请总督大人来府上商议。” 范承谟猜到定是有去无回,拒绝了侍卫们的陪护,叹息道:“如今是寡不敌众,即使你们陪同也毫无作用。” 耿精忠先是好言相劝:“范大人,若本王没有记错,您也是汉人罢。既是汉人,又何必屈从于满人。如今巡抚大人刘秉政,已经弃暗投明,也希望您尽快回头是岸。” 范承谟破口大骂,称耿精忠背信弃义,不得好死。 耿精忠怒发冲冠,当场就要拔剑杀了范承谟,下属劝道:“王爷不可。这范承谟素有官望,杀了他,恐会激起百姓不满。” 耿精忠气冲冲的说:“把他给我关进土牢。” 范承谟抱定了必死之心,对于送来的吃喝,一律不碰。 耿精忠派刘秉政前去劝降,范承谟先是听他说了一番,又把刘秉政叫到跟前。 刘秉政笑呵呵的走到床边,不料范承谟铆足力气,踹了刘秉政一脚,大骂道:“众反贼当受朝廷诛杀,我先夺你魂魄。” 就这样,范承谟足足被耿精忠关了两年。每到初一、十五,他都会对着北方叩拜。 这份忠诚感动了蒙古人嘛尼,嘛尼伺机放范承谟逃脱,不料被耿精忠察觉。 嘛尼大骂道:“我宁可与忠臣一起死,也不愿和逆贼一起生。” 康熙十五年,三藩之乱已经接近尾声,福建即将被清军攻破。 走投无路的耿精忠决定投降,可他又担心范承谟会向康熙供述罪证。 于是,逼迫范承谟自缢而亡,他的五十多位亲信,也尽数死在耿精忠的脚下。 康熙得知范承谟的死讯,痛心疾首,可为了安抚民心,在处斩耿精忠后,他还是妥善安置了其家人。 只可惜,忠诚无二的范承谟,死在了黎明前的黑夜。
“你敢打我母亲,我就灭你全家!”12年前,浙江丽水一妇女被同村人打到卧床不起,对
【3评论】【3点赞】
用户16xxx89
范仲淹的后代,最大的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