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滕县保卫战,王铭章端着手中望远镜,指着远处的龟尾寿三,问:“这么远的

玲珑说历史 2025-04-05 10:26:25

1938年,滕县保卫战,王铭章端着手中望远镜,指着远处的龟尾寿三,问:“这么远的距离,未必你一枪打得中他?”副官李少昆提起三八大盖枪,右手食指轻轻勾动扳机,只听“呯!”一声,龟尾寿三应声倒下....

1938年的春天,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日军攻占南京后,将目光投向了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为了打开进攻徐州的通道,日军决定先拿下滕县这个重要据点,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名叫王铭章的川军将领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死守滕县,为大后方争取宝贵的时间。

王铭章,这个1893年生于四川省新都县泰兴乡的汉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在军旅生涯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然而,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他军旅生涯中最艰巨的挑战。

3月14日,日军1893年开始了对滕县的进攻。这支日军精锐部队虽然只有约1万人,但却配备了大量先进武器,30多辆九四式装甲车、10余辆八九式中战车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大口径榴弹炮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相比之下,王铭章手下的川军第122师和第124师虽然总兵力达到8582人,但装备却相形见绌。

然而,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中,川军并非全无胜算,他们手中的中正式步枪性能不输日军的三八式,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件秘密武器——手榴弹。

这种看似简陋的武器在川军手中却威力惊人,身材矮小但臂力惊人的川军士兵能将手榴弹投掷得又远又准,让冲锋的日军吃尽了苦头。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火力优势。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滕县城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城墙被炸得支离破碎,然而,在王铭章的指挥下,川军将士们顽强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他们利用城市复杂的地形,以街道为战场,以民房为堡垒,与来犯之敌展开了惨烈的巷战。

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出现了。一次,王铭章和李少昆在电厂的高烟囱上观察敌情时,发现了日军指挥官龟尾寿三的身影。

这是一个可以改变战局的机会,但距离太远,风险极大,李少昆在表达想要上前击杀他的时候,王铭章说:“这么远的距离,未必你一枪打得中他?如果打不了他,暴露了目标,日本人一炮打来,还有你我吗?”

“这事算我的!师长请下去吧!”,从李少昆的话语中,王铭章听出了满满的自信,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李少昆的狙击计划。

李少昆像一只灵活的猫咪,拿着三八大盖枪悄无声息地爬上烟囱顶端,李少昆屏住呼吸,仔细瞄准,扣动扳机的一刻,整个战场仿佛都安静了。

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远处的龟尾寿三应声倒地,这一枪不仅夺走了日军指挥官的生命,也给了守军一线希望。

虽然失去了指挥官,但日军的进攻依然如潮水般汹涌,他们的数量优势或许不再,但武器装备的差距却是难以弥补的,日军的重炮不断轰击着城墙,很快在东门和南门处轰出了巨大的缺口。

川军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填补着这些缺口,但终究难以抵挡日军的猛攻,战斗持续了整整四天三夜。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川军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韧性。

根据后来公布的战报,日军在整个战役中仅战死16人、伤129人、失踪3人,而川军两个师总计死伤失踪2295人,占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3月18日,滕县最终还是落入了日军之手,王铭章在突围时不幸牺牲,与他一同长眠于此的还有无数为国捐躯的川军将士。

回顾这场战役,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答案或许在于双方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以及战术运用的不同。

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上给予守军重创,而川军则不得不依靠近距离的肉搏战来抵抗,这种作战方式虽然英勇,但也导致了更大的伤亡。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