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位志愿军战士拿着刚缴获的美式重机枪,向敌人射击却发现怎么都打不中,

玲珑说历史 2025-04-05 10:25:25

1951年,一位志愿军战士拿着刚缴获的美式重机枪,向敌人射击却发现怎么都打不中,危急时刻,他的一个奇怪动作没想到居然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余新发从小喜欢打猎的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已经三十岁的余新发毫不犹豫地参军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五团三营机枪连的一名机枪射手。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打响,余新发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千佛山阻击敌人。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们以压倒性的优势击退了美军,缴获了大量敌军装备。

就在这时,余新发发现了一挺崭新的美式M1919重机枪,这种通用机枪可作为轻机枪或重机枪使用,比他原本配备的日本九二式重机枪轻便得多,而且射速更快。

看到这挺先进的武器,余新发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好奇和兴奋,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这挺机枪的使用方法,用敌人的武器来打败敌人。

然而,战场上瞬息万变,余新发没有时间细细研究这挺新武器,很快就接到了新的作战命令。

随后的鸡雄山战役中,余新发第一次有机会使用这挺美式机枪,他找到一个绝佳的射击位置,架好机枪,瞄准了正在进攻的敌军。

然而,当他扣动扳机时,却惊讶地发现子弹全都打偏了,连一个敌人都没有击中。

这个意外结果让余新发陷入了短暂的困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枪手,他从未遇到过如此尴尬的情况。

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分析,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款美式重机枪的结构与他熟悉的日式机枪有很大不同,枪身更轻,射击时会产生较大的后坐力,导致枪口上扬。

意识到问题后,余新发迅速调整了射击姿势,他用左手稳住机枪的脚架,右手扣动扳机,同时身体前倾,用肩膀抵住枪托,以此来抵消后坐力。

这个小小的改变立即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余新发的每一发子弹都精准命中目标,美军士兵纷纷倒下。

随着战斗的深入,余新发对这挺美式机枪的掌控越来越纯熟,他灵活运用点射和扫射,根据敌人的分布和移动灵活切换射击方式。

当敌人分散时,他采用点射,一枪一个,精准狙杀,当敌人聚集时,他则切换到扫射模式,横扫一大片,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让敌人防不胜防,极大地提高了战斗效率。

在千佛山战役中,余新发的表现尤为出色,面对波浪式进攻的敌军,他沉着冷静,巧妙运用地形和掩体,不断变换射击位置。

他的机枪火力犹如一道移动的铁壁,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阻挡在阵地之外,即便在敌军火力最猛烈的时候,余新发也毫不退缩,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用密集的火力压制敌人,为战友们创造突击的机会。

在鸡雄山战役中,余新发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素养,面对敌军的重点进攻,他临危不乱,灵活调整战术。

当发现敌军有装死逃跑的伎俩时,他保持高度警惕,用精准的点射确保每一个"死而复生"的敌人都真正倒下,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也极大地鼓舞了己方士气。

随着战斗的持续,余新发对美式机枪的操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不仅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架设机枪,还能在激烈的战斗中迅速更换弹药,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他甚至能在黑夜中仅凭敌人的动静就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并给予致命一击,这种高超的技艺,让他在战场上如虎添翼,成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余新发的战绩令人惊叹,在千佛山和鸡雄山两场关键战役中,他凭借一己之力,共击毙敌军228人。

这个数字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英勇,更彰显了整个志愿军的战斗精神。

0 阅读:206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