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年9月,张居正火急火燎地冲进了李太后寝宫,心想着:“机会终于来了!”一个时辰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轻捋胡须,显然他的目的已达到。 1572年,对于47岁的张居正和26岁的李彩凤来说,都是最值得记忆的,两人都达到了人生职业生涯的顶峰。 随着36岁明穆宗朱载坖离世,年仅10岁的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为帝,史称万历帝。其生母李彩风荣升皇太后,而张居正则成为大明朝廷的首辅大臣。 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张居正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推行“考成法”来监督官员工作效率,实现富国强兵。 在此期间,明神宗在李太后的教导下,在张居正的辅佐下,开始学习处理朝政。由于两人频繁接触,一个男才一个女貌,宫里宫外开始就有一些流言传出。 这也是事出有因,别看张居正年近五旬,然而却是妥妥的美男形象,不但身形颀长,面白如玉,而且还配有三缕长髯,这种高颜值在古代是很少见的。 李太后就更不用说,年仅15岁就被朱翊钧的老爹宠幸,此时刚刚20多岁的年纪,正处于女人最成熟妩媚的时光。 而且还有皇太后的光环加持,那是要多迷人有多迷人,要多高贵有多高贵,吸睛指数达到顶级。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两人总在一起研究朝政,而且还非常合拍,张居正说的事,李太后很少有否定的,两人显得极为默契,如果说没有一些情愫在其中,谁也不相信。 然而两人顾忌身份,当朝首辅如果和皇太后传出私情,那必然如同八级地震,必将令政局不稳,这对于想作贤后和良臣的两人来说,是绝不允许的。 于是为了让明神宗早日走上皇帝的工作岗位,两人就将这些感情压抑在心里,尽心尽力地教导明神宗学习和处理朝政。 可能是关心太过的缘故,明神宗由于喝酒和调戏宫女,曾经被李太后罚跪,最后是明神宗哭着痛改前非,才被饶过。 在这一过程中,张居正是站在李太后一边的,不但不为明神宗求情,反而添油加醋,因而引起明神宗内心的仇恨,只不过他把这种情感压制在心里,没有敢于表露。 1577年,当推行公务员改革已经卓有成效后,张居正决定进行土地改革。 这一年的9月份,将土地改革方案做好的张居正兴冲冲地奔赴李太后的寝宫,他决定向李太后详细汇报自己的构想。 这一汇报就过了一个时辰,一个说的仔细,一个听的认真,最后李太后同意了张居正的意见,史上著名的“一条鞭法”就此新鲜出炉。 当张居正摸着胡子,神清气爽地走出太后寝宫时,一则消息飞快地在张居正的政敌间传递着:“张居正密会李太后,时长达一个时辰,出来时揽须微笑,状甚得意。” 当政敌们暗戳戳地想方设法扳倒张居正时,他已经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清查统计工作,并全面推行了一条鞭法。 这一下就彻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名下无边无际的私藏土地再也瞒不住了,这等于断了他们的命根,因而对于张居正恨得牙痒痒。 他们奔走串联,频频开会密议如何对付张居正,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在李太后与张居正的所谓“私情”上下手,才能真正扳倒张居正。 于是一则流言被炮制并渐渐流传开来:“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这绝对是诛心之言,只要传到明神宗的耳朵里,那么怀疑的种子就会种下,张居正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而张居正的反应也极为神奇,他一改以前不近女色的形象,反而在晚年搜罗大量美女,供自己享乐赏玩。 不知道张居正是为了避嫌,还是为了表示自己没必要与太后偷情,反正张居正给人的表现是腐化堕落了。 1582年,被政敌们视为眼中钉的张居正终于驾鹤西游了,享年57岁。 他这一去,树倒猢狲散的效应立即显现,他在朝中的几位得力助手马上受到了朝廷重臣的弹劾。 9个月后,被风光大葬的张居正遭到了明神宗的清算,家产全部被抄查,子孙竟然被活活饿死,下场不可谓不凄惨。 在这一过程中,李太后一声不吭,可能张居正一去,她心中的支柱也就坍塌了,再也不想理会别人的死活。 也有可能,她要借机向外界显示自己与张居正之间是清白的,否则她怎么也要伸出援手。 至于明神宗清算自己这位老师兼助手,既有报当年管束太严之因,也有可能是那则传言令他感觉失去了颜面,反正他已执掌皇帝权柄,就想这么干,其奈我何。 这可能就是帝王权术和皇家心性,用人时尽力拉拢,无用时则果断弃子,甚至是除之而后快,张居正用一家人的性命再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1880年,46岁的慈禧太后感觉肚子肿胀,还干呕嗜睡,贴身太监李莲英赶紧找御医来
【9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