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2年,隆庆帝驾崩。 内阁首辅高拱趁着夜色来到陈后的寝宫,刚走到殿外,就

趣叭叭呀 2025-04-03 11:50:47

公元1572年,隆庆帝驾崩。 内阁首辅高拱趁着夜色来到陈后的寝宫,刚走到殿外,就听见两男一女的说话声。 高拱停下脚步,在外面偷听,听了一会,顿时觉得耳红面热,心跳加速。 仔细一听,里面说话的男声,是个太监,很像新皇明神宗朱翊钧的贴身太监,冯保。 再一听,两人的对话,居然出现了高拱的名字。 原来,冯保对陈后说的,正是高拱在内阁所提到的,关于新皇登基的议论。 只是,冯保并没有复述高拱的原话,而是改掉了几个字。 高拱本来说的是:“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结果冯保改成了:“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 同样的话,冯保还在李贵妃面前说过。 朱翊钧年龄尚小,只有10岁,所以他临朝时,左右两侧坐着的分别是陈太后和李贵妃。 也就是说,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在这二人手上。 陈、李二人,再联想到不久前高拱说过的:“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难免对他心生疑窦。 冯保借机拱火,称高拱很可能要拥立藩王为帝。 高拱是百口莫辩,回家后战战兢兢,等待着一场血雨腥风。 六月十六日早朝,陈后召来了内阁、五府、六部,并让高拱去会极门侯旨。 不一会儿,太监王榛就捧着圣旨走来了。 他正声道:“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高拱瞬间面色惨白,双腿吓得没了力气,幸亏有人搀扶,才不至于倒地。 高拱、张居正、高仪是先隆庆帝,给朱翊钧留下的顾命大臣,隆庆帝临终前还握着高拱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 高拱含泪送别先皇,可他没想到,穆宗还没凉透,天下就累不着自己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凭太监冯保的一张嘴,是扳不倒内阁首辅高阁老的。 高拱会落得罢官免职的结局,既是他的自作自受,也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客观来看,高拱的确有些才能,他居安思危,内政外交,军事政治都是一把好手。 但高拱也有性格缺陷,身居高位,弹压官员,纵容下属,打压政敌,却还总以清白自居。 在内阁里,但凡是高拱看不惯的,他都混不长。 比如大学士陈以勤、都察院大学士赵贞吉、都察院大学士李春芳、大学士殷士儋,都先后被高拱整走。 殷士儋气得质问高拱:“若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长此座耶?”说完,一拳打到了高拱的脸上。 高拱的那些学生们也是狐假虎威,仗着老师高拱,横行霸道,让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 高拱不仅骄纵,还大肆敛财,一句“日用不给,奈何?” 就有大批人马,排着队往他家送银两。 有几位大臣曾上书弹劾过高拱,高拱得知后,立即将其放逐。 高拱不仅专擅国柄,嫉妒心也很强。 原本,他和国子监认识的张居正亲如一人。 只是,嘉庆帝驾崩时,撰写遗诏,而徐阶只找了张居正,而没找高拱,这让高拱记恨不已。 隆庆帝的驾崩,是高拱与张居正较量的开始。 高拱是顾命大臣里排位最靠前的,常常约束着朱翊钧。 而朱翊钧表面对高拱恭敬,实际很烦他的嘴脸。 相比于高拱,从小陪自己长大的太监冯保,才是朱翊钧的心头好。 当掌印太监的官职空缺,高拱一连推荐了3人,就是不举荐朱翊钧最宠信的冯保。 如此一来,既得罪了朱翊钧,也得罪了冯保。 而冯保与张居正,一直秘密保持联系,如此形成了“倒高联盟”。 冯保在宫中发力,张居正在庭上配合,再加上高拱为人跋扈惯了,经常对皇家事务指指点点,冯保这才有了机会扳倒高拱。 其实,就算冯保如实将高拱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这段原话,转达给陈后和李妃,高拱也难逃罢免的结局。 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十岁太子治不了天下,难道由他高拱来治。 而且,高拱已经打破了政治平衡,一家独大,这对皇权是莫大的威胁。 其实高拱的结局还算是比较好的,最起码他能在家安度晚年。 去世后,朱翊钧念其功绩,将其官复原职,还把他的儿子提拔为尚宝司司丞。

0 阅读:154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