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年,辽太祖病逝,皇后述律平抢先宣布自己临朝称制。随后以为先帝陪葬为名将太子

曦月谈 2025-04-03 14:46:02

926年,辽太祖病逝,皇后述律平抢先宣布自己临朝称制。随后以为先帝陪葬为名将太子一系大臣诛杀,汉臣赵思温见自己无法幸免,索性鱼死网破地反问:“先帝最喜欢太后,您为何不下去侍奉太祖?要说最知晓先帝心意的莫如太后啊!” 事情要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驾崩说起,当时他刚刚征服了渤海国,并建立东丹国,将此地分赏给太子耶律倍,并敕封其为人皇王。 耶律倍处事公允,行事低调,在朝中素有威望。而且,他的汉化程度很深,辽国上层的汉臣,都与耶律倍关系匪浅。 不过,耶律倍的母亲述律平有些偏心,她一直不喜欢这个不善言语的大儿子,反而对次子耶律德光备加宠爱。 在阿保机病逝后,按理说应当由太子耶律倍继承大统,这既符合人文法度,也是人心所向。 但述律平声称“太子年幼,主少国疑”,非要在28岁的耶律倍面前摄政,不让他参与管理。 代行皇权的述律平,想要趁着这段时间,把政权过渡给次子德光。 于是,述律平动用权柄,大肆铲除她认为具有威胁的臣子们。 在返回京师的路上,述律平把“太子系”的官员聚集起来,问他们:“先帝驾崩,不知众爱卿思念否?” 众人异口同声的回答:“我等蒙受皇恩浩荡,永世难报,岂能不思”。大家本以为这是满分回答,谁知这是道送命题。 述律平对这个答案很满意,点点头继续确认:“所言非虚?”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述律平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去陪伴先帝吧。” 于是,在场的数十位大臣都被拖出去给耶律阿保机陪葬。 述律平认为这招非常奏效,其后又陆续以“托你给先帝传个话”、“先帝孤单且去陪伴”,斩杀了百余位臣子。 辽国朝堂,人人自危。 赵思温身为汉臣,自然与汉化程度颇深的太子耶律倍关系匪浅,述律平当然不肯放过他。 在接连收到述律平的数封“陪先帝”的懿旨后,赵思温就是无动于衷。 述律平当面质问:“先帝生前,与你非常亲近,如今应当追随才是,你为何抗旨不尊?” 赵思温接过话柄:“太后,先帝的确待臣不薄。可若说亲近,先帝与您乃患难夫妻,谁有能比您跟先帝亲近?太后若先行一步,臣必定追随。” 述律平越听越气,她开始变得面目狰狞,恶狠狠的盯着赵思温。接着,述律平抽出了腰间的佩刀,赵思温闭上眼,以为死亡将要来临。 没想到,述律平竟然毫不犹豫的砍向她自己的右手,下令道:“把这只手放入先帝棺材中。” 又故作平和的对赵思温说:“并不是哀家不愿追随先帝长眠于地下,只是朝局动荡,庙堂无主,诸子幼弱,我实在放心不下啊。” 从那以后,述律平再也没有逼迫大臣为阿保机殉葬。不过,这位断掌太后也用自己的狠辣,宣誓了扶持德光上位的决心。 朝野内外,再也无人敢提及拥立太子耶律倍即位之事。 述律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把太子耶律倍和次子耶律德光共同召集到宫殿中,又请了契丹各部落的酋长和文武百官。 述律平单刀直入,指着耶律倍和德光说:“这两个孩子都是我的骨肉,都是皇位的继承人。谁能登基,并非我一人作主。我把选择新君的权力交给大家,你们认可谁,就执谁的鞍辔。” 经历了之前的腥风血雨,众人都知道述律平对德光的专宠。于是,纷纷执起了德光的鞍辔。 见此情形,耶律倍只好让位:“我才疏学浅,难堪重任。大元帅德光,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 耶律倍自此退出了皇位争夺战,回到父亲给他的封地东丹国。不过,述律平与德光并不放心耶律倍,不断地派人监视,不停地予以打压。 无奈之下,耶律倍留下一首五言绝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从海上逃往后唐。 虽然耶律倍生前没能当上大辽皇帝,但他死后却成了君王。 耶律倍虽然出走他国,但其子耶律阮仍留在辽国,并深受叔父德光的信赖。 德光病逝后,述律平想拥立小儿子耶律李胡即位。不过,大臣们很同情耶律倍、耶律阮父子的遭遇,也很看好耶律阮的人品,于是立他继承大统。 述律平曾派兵征讨过耶律阮,在耶律屋质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和解。 耶律阮登基,是为辽世宗。接着,他又追封父亲耶律倍为“让国皇帝”。耶律倍的皇帝梦,终于在安息多年后达成。

0 阅读:83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