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大太监安得海大婚,迎娶19岁的戏班名角九岁红,在酒楼大摆筵席。恭亲王

百年战争录 2025-04-03 11:00:20

1868年,大太监安得海大婚,迎娶19岁的戏班名角九岁红,在酒楼大摆筵席。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眼前的红人,他的发迹源于一场政变。 俗话说:“陪领导做一千件好事,不如跟领导做一件坏事”,安德海就是陪慈禧做坏事的。 当年,咸丰皇帝驾崩,册立长子载淳为储君,并设立了以载垣、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 不过,慈禧太后与八位大臣的矛盾不可调和,她鼓动另一位太后钮祜禄氏,与顾命大臣们夺权。 慈禧太后需要一位王爷,来跟自己里应外合,恭亲王奕就是最好的人选,奕也有一颗操弄权势的上位之心,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慈禧太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准备与奕结盟。当时慈禧身在热河行宫,而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就成了她与奕之间的联络人。 慈禧秘密安排安德海回京,去恭亲王府找奕。 安德海向奕转告了慈禧的对策:“请王爷向热河行宫发一道折子,称京内三品以上的大臣希望去热河奔丧。一旦肃顺他们动身,定让其有来无回。” 奕同意了这个计谋,也发了折子,并动员肃顺等顾命大臣集体奔丧。 不过,肃顺识破了慈禧与奕的密谋,迟迟不肯出发。 热河的慈禧坐不住了,对刚回来的安德海说:“辛苦你再跑一趟恭王府,密令奕觐见。” 于是,奕以奔丧为由,带着亲信们赶赴热河行宫。 奕见到束手无策的慈禧,沉思片刻,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此时不除肃顺他们,来日他定会动手。” “恭亲王可有良策?”慈禧问道。 奕点点头:“有,不过需要两位太后提前回京。” 按照奕的计谋,慈禧和慈安秘密回京,并在奕的安排下夺到了京师的兵权,成功政变。 自此以后,慈禧垂帘听政,并且除掉了慈安,一家独大。 可以说,在这场政变中,安德海功不可没。慈禧把安德海视作心腹,不论有什么事情都放心的交给他办。 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渐渐地开始飘飘然。他竟然把枪口,对准了奕。 安德海上位后,丝毫不把王宫贵胄放在眼中,奕自然也不例外。 而奕认为,安德海说到底就是个太监,不应对大臣们指手画脚,更不该干涉朝政。 因此,奕屡次上疏弹劾安德海,希望慈禧能将其下诏入狱。 其实,安德海针对奕,也是因为他审时度势。 奕重用汉臣,督办洋务,又与英法等国关系密切,慈禧很担心奕会再来一出政变,直接当摄政王。 所以,安德海是为了迎合慈禧,才跟奕作对。 慈禧对安德海说:“奕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如今他登峰造极,一手遮天,哀家甚是不安呐。” 安德海淡然一笑:“老佛爷,此等小事,何苦发愁,交给奴才去办即可。” 安德海找了个御史,授意他弹劾奕滥用职权,结党营私。 慈禧当即悔意,表示:“奕的罪状虽然没有实据,不过事出有因,应当施以惩戒。故革去其一切差事,不准议论朝政。” 过了一个月,慈禧又发懿旨:“恭亲王深自引咎,颇知愧悔,着准其军机大臣行走。” 如此一来,慈禧既夺了奕的实权,又能让他为自己卖命。 奕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不能把怨气发泄在慈禧身上,但可以针对安德海。 同治七年冬,北京四九城内流传着“安德海要娶亲”的消息。 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张灯结彩,门外摆放着慈禧太后所赐的1000两白银和100匹绸缎,前来道贺的王宫贵胄不计其数。 安德海在门外热情的张罗着各路访客,不一会儿奕也来了。 奕带着自己手下的幕僚,三三两两的进入。 落座后,对来招呼的安德海说:“恭喜啊,安公公。但有一事,请您恕罪。您家大业大,有金山银山,我们这些人实在想不出送什么能入您的法眼。虽然没带礼物,但我送您句吉言,祝您来年生个大胖小子。” 此话一出,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忍不住想笑,可碍于安德海的威严,个个都憋着。 安德海气的脸都白了,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 奕祝安德海生个大胖小子,其实是在嘲弄他不能生育,也是在挖苦他,新婚妻子忍受不住寂寞,很可能会出轨。 太监娶妻自明朝就有,身为阉人的太监,能够娶妻是因为其权势到了一定的地步。 以安德海当时的地位,一句话能要人命,一句话能让人飞黄腾达。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嚣张跋扈的安德海,竟然趁着皇帝大婚,以购买婚礼用品的名义,在征得慈禧同意后,私自前往江南。 一路上,安德海作威作福,最终被丁宝桢以太监无故不得私自出宫为由所杀。 慈禧得知后,尽管非常伤心,但丁宝桢此事做的合理合法,慈禧也不能奈何。      

0 阅读:1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