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问灭楚国需多少兵力,李信说20万足矣,王翦却说至少60万,秦始皇听完就让王

百年战争录 2025-04-03 10:51:50

秦始皇问灭楚国需多少兵力,李信说20万足矣,王翦却说至少60万,秦始皇听完就让王翦告老还乡了。但不久他就亲自去登门道歉,并将举国兵力交给了王翦。 秦王政21年,大将军王翦率众攻灭了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仓皇窜至辽东。 此一战,年轻的秦将李信大放异彩,孤军深入,击杀了刺秦主谋太子丹,还割下了太子丹的头颅,作为礼物,献给了嬴政。 王心甚悦,嬴政决定将李信作为重点武官培养。 北方平定后,嬴政决定南下灭楚。他先是问李信:“覆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斩钉截铁的回答道:“二十万兵力即可。” 嬴政满意的点点头,转而又问灭赵灭燕的王翦:“老将军,您以为呢?” 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这让嬴政大吃一惊,这相当于秦国的全部兵马。 而且,如此规模的军队,每天都需消耗大量的补给物资。秦国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支撑得起这场战争。稍有闪失,秦国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 相比之下,嬴政还是觉得李信这位年轻将领,更有未来。他对王翦说道:“将军还是老了,怎么变得如此胆小?” 面对上司嬴政与部下李信的双重打脸,王翦选择告老还乡,回家看热闹。 紧接着,嬴政派遣李信与蒙恬共率20万大军南下讨楚。 初出茅庐的李信,还是有几分军事天赋的。他带一路兵马自颍川往西南走,在汝水南面运动。 并派蒙恬向东南方向进军,去往陈邑方向。 李信两面夹击,如同螃蟹的两只钳子,狠狠的夹住楚国。秦军行进的颇为顺利,先后拿下了平舆和寝丘,这两个楚国在淮北的军事要地。 此时,李信本应一鼓作气南下,覆灭楚国。 然而,华阳太后侄子、嬴政表叔,曾在平叛嫪毐之战中立下显赫军功的昌平君,竟然在郢陈叛乱了。 郢陈此前曾是楚国的国都,后来沦为秦国的土地。昌平君作为楚国的前公子,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郢陈附近的楚国旧民起兵反秦,并且热烈欢迎韩国人入盟。 昌平君的突然反水,让李信变得非常被动。如果继续南下伐楚,那么后路就被切断,还要面临南北夹击。无奈之下,李信调头向北,将陈地和鄢陵作为重点打击目标。 结果就是,李信一面围剿昌平君的叛乱,一面遭受来自南方楚国的穷追猛打。 项燕连着追了李信三天三夜,连续不断的冲击秦国军营,最终李信的南征以失败告终。 嬴政无奈之下,只能低头向王翦认错,并承诺愿意把秦国所有的兵力都交给王翦调度。 王翦果然是老成持重,他的进军路线,虽然与李信一样,都是自颍川出发入楚。不过,刚进楚地,抵达平舆一带后,王翦竟然宣布原地休整,不肯再继续南下。 王翦请求嬴政给秦军准备好充足的物资补给,秦军的将士们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玩乐。 楚国的项燕沉不住气了,他听闻秦军集结全国兵力,于是也开始在楚国动员,拿出了楚国的全部家底--40万大军。 项燕陈兵于淮河北岸,枕戈待旦,准备在秦军发动攻势时,与之决战。 然而,王翦按兵不动,任凭项燕调兵遣将。项燕似乎明白了王翦的真实意图--耗国力。 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国,以秦国的实力完全可以支撑大军在外打持久战。 可楚国国力衰颓,粮草物资难以支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双方相持了整整一年,项燕的楚军明显有些招架不住,再耗下去,就要断粮了。 面对王翦的闭城不出,项燕按捺不住,准备引军东去。 王翦嗅到了机会,立刻召集手下所有部众,率领60万大军紧紧撕咬住楚军。涡河以南,秦军终于追上了楚军,秦军如虎狼一般凶猛的扑向猎物。此一战,王翦消灭了楚军的主力部队。 王翦决定勇追穷寇,他兵分二路,派蒙武去追击楚国残兵,自己则去围困楚国都城寿春。 王翦毫无意外的拿下了楚国首都,并且俘虏了楚王,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王翦也意识到,自己该功成身退了。他连灭赵、燕、楚三国,秦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加封的了,如果再不急流勇退,很可能就是人头落地。 自那以后,王翦正式隐退,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0 阅读:35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