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飞行员刘玉堤正准备返航,突然,他看到云层下方黑压压一片,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那是敌机群,他咬咬牙,飞机瞬间调转方向,向敌机群冲去!
1923年,刘玉堤来到这个世界,1946年,延安人民政府开办了东北老航校,刘玉堤殚精竭虑找到校领导,哀求转入飞行班。
为了学好"细水飞功",他绑上钉子把操作杆摧残的体无完肤,大病初愈后,他又偷偷连夜练习,生怕落后于人。
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彼时年届28岁的他,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批飞行员,机龄虽浅,却胸怀振兴中华的磅礴雄心。
1951年的一个寻常日子,美军突然向朝鲜西部的清川江口集中大量兵力,出动了上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企图对这一地区的地面目标展开疯狂扫射。
获知这一惊人情报,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七团飞行大队长刘玉堤当机立断,立即率领20余架"米格-15"战斗机升空迎敌。
虽然刘玉堤及其手下的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仅有区区200小时左右,远远不及美军飞行员的经验老到,但他们仍旧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刘玉堤亲自驾驶着战斗机冲上8000米的高空,和另几架僚机并肩作战,以闪电般的速度朝美军活动范围猛扑而去。
这一惊人的进攻行动,出乎意料地让美军感到了慌乱,几乎是在眨眼之间,他们所有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就陷入了迷惘,四处逃窜,刘玉堤看准时机,立即沉着应战,同僚机们一鼓作气将其中一架美机锁定为目标,紧追不舍。
战斗逐渐白热化,双方缠斗激烈,仿佛两股洪流在云端猛烈碰撞,刘玉堤驾驶着战机,就像一支射向云霄的流星,威猛无比!在他的带领下,僚机们没命地追击着敌机,双方距离逐渐拉近,近到已经看不清彼此的机身。
就在这万分紧要关头,敌机意识到了危机,突然做出一个俯冲,试图摆脱刘玉堤的锁定,刘玉堤见状,没有盲目跟进,而是谨慎地控制住自己的战机,保持着合理的距离继续追击,生怕被敌人诱击。
于是,你追我赶,双方在空中周旋了好几公里,期间,敌机数度试图逃脱,但都被刘玉堤死死地咬住不放,终于,在一个合适的射界出现时,刘玉堤孤注一掷,毫不留情地给了敌机几记狂轰滥击。
一时间,两架敌机应声坠毁,滚滚浓烟自空中直直冲天而起,与蓝天形成了一幅震撼的画面,胜利的喜悦几乎要将刘玉堤淹没,可就在这时,他的雷达忽然探测到一股庞大的能量信号正在靠拢,仔细一看,令人心惊胆颤——竟然有多架敌机正在包围过来!
刹那间,周围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但面对如此凶险的处境,刘玉堤内心却丝毫不乱,作为一名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交織的老兵,他早已练就了在危难时刻沉着应对的过人勇气。
于是,他镇定自若地驾驶着战机,悄然潜入了那片敌阵之中,随后,他突然毫无预兆地朝下一个俯冲,如同一支穿云利箭,瞬间击落了敌人左右两翼的战机!
这一骇人听闻的战术立刻令敌机群人心惶惶、溃不成军,就在它们还没来得及重整队形时,刘玉堤又是一阵猛烈扫射,火力笼罩下,敌阵顿时炸开了锅,无数机体在半空中爆炸,场面惨不堪言。
眼见大势已去,众多敌机仓皇逃离,避之唯恐不及,而刘玉堤则是驾驶战机拉升至万米的高空,像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在云端漫步。
这场战斗,他一人就赫赫击落了4架敌机,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制空精神。不久,刘玉堤就因此一战成名,获得了毛主席亲自的嘉奖和勋章。
刘玉堤这一战,再添四捷,彰显了中国飞行员临危不乱、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也为后来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带来了难能可贵的鼓舞和启示。
在朝鲜战场上,凭着敢打敢拼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闯出了一条被美军畏惧的"米格走廊",事实上,最年轻不过27岁的刘玉堤就是这支敢死队中的佼佼者。
直到2015年辞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刘玉堤都是坚持在最前线浴血奋战。他的军旅生涯可谓马不停蹄,却也埋下了身体的恙疾。
临终前,他唯一的心愿便是希望国家的轰炸机不断壮大,让祖国的防空能力更上一层楼。
无数英雄就这样慷慨赴汤蹈火,只为祖国的和平稳定;无数儿女就这样孤身浴血奋战,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