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徐锡麟对恩师、安徽巡抚恩铭连开七枪,由于徐近视眼,恩铭并未击中要害。

蜀山史道道 2025-04-01 12:14:51

1907年,徐锡麟对恩师、安徽巡抚恩铭连开七枪,由于徐近视眼,恩铭并未击中要害。同是革命党人的陈伯平朝恩铭后背补了一枪,就是这一枪,要了恩铭的老命,虽经美国医生全力救治,恩铭最后还是一命归西。

徐锡麟,187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家里条件不错,爹是商人,算得上小富之家。从小就聪明,读书是把好手,1890年17岁那年考中秀才,在当地有点名气。可那时候清朝已经烂到骨子里,外有列强欺负,内有贪官横行,徐锡麟看着国家这副模样,心里早就不是滋味。他不是那种只顾埋头读书的书呆子,民族存亡、国家前途这些大事,从年轻时就一直在他脑子里打转。

到了1901年,28岁的徐锡麟在绍兴府新式学堂当算学老师,教得认真,人缘也好,很快升到副监督,混得挺不错。但他不满足,觉得教书救不了国。那年头,外敌虎视眈眈,清廷又腐败无能,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干点大事。1903年,他借着去日本看博览会的机会,干脆辞职跑到东京。在那儿,他接触到一帮反清的革命者,思想彻底变了样。他还掺和了营救章炳麟的事儿,从此铁了心要搞革命。

回国后,徐锡麟表面上还是个教书匠,实际上已经在暗地里搞反清活动。他在绍兴开了热诚蒙学,搞军事化教育,又弄了个特别书局和体育会,偷偷传播革命思想,拉拢人手。后来,他得到蔡元培的赏识,加入了光复会,这可是当时最大的革命组织之一。光复会老大陶成章对他很看重,把浙东会党的秘密任务交给他。从那以后,他在浙东四处跑,串联人脉,攒力量。1905年,他又在绍兴搞了个大通学校,名义上是教体育,实际上是给会党训练军事,还要求学生加入光复会,毕业后听组织安排。这学校简直就是他的革命基地,他也彻底从教书匠变成了革命者。

再说恩铭,这位安徽巡抚可不是小角色。他是满族人,出身八旗,靠着科举一步步爬上来,做到巡抚算是清廷的高级官员了。恩铭管安徽的时候,正赶上清末新政,他还挺支持办学、练新军这些事儿。安庆巡警学堂就是他推动建的,算是新式警务的试点。他为人不算特别贪腐,但毕竟是清廷的忠臣,维护满清统治是他的本职。徐锡麟能混进巡警学堂当监督,跟恩铭的信任分不开。谁知道,这信任最后要了他的命。

1907年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搞毕业典礼,场面挺隆重。恩铭坐在主席台上,徐锡麟作为学堂监督也在场。这天本来是个大日子,结果变成了恩铭的死期。典礼进行到一半,徐锡麟突然站出来,说有紧急军情,革命党要来行刺。恩铭还没反应过来,徐锡麟就从靴子里掏出两把手枪,对着他就是一通乱射。问题是他近视眼太严重,连开七八枪都没打中要害,恩铭只是重伤,倒在那儿喘气。

这时候场面已经乱成一锅粥,清兵开始反击,徐锡麟带的革命学生也冲去抢武器,想趁机起义。可就在这混乱中,同为革命党人的陈伯平瞅准机会,混在人群里朝恩铭后背补了一枪。这一枪可不得了,直接打中心脏,恩铭当场就没气儿了。虽然美国医生后来赶到抢救,但失血太多,恩铭当晚就咽气了。这事儿干得太突然,清军很快镇压下来,起义没成,徐锡麟也被抓。

徐锡麟杀恩铭,不是啥个人恩怨,更不是因为恩铭是他“恩师”——这说法其实有点误会。恩铭信任他,给了他职位,但俩人没啥师徒情分。徐锡麟动手,完全是奔着革命去的。他早就看清了,清廷没救了,满族统治就是汉人苦难的根儿。他想通过刺杀恩铭,搞乱安徽局势,发动起义,推翻清朝。这计划听着挺大胆,但也真够冒险的。他手底下人不多,武器也不够,靠的就是一股子狠劲儿。

刺杀是成功了,恩铭死了,可起义没撑多久。清军人数多,装备好,徐锡麟这边很快就顶不住了。他被捕后,审讯时一点不怂,清廷官员让他跪,他站得笔直,说恩铭死了他就够本了,死也不怕。第二天,1907年7月7日,他被押到刑场,临死还念了自己写的诗,气势一点不输。那年他才34岁,壮志未酬就走了。

恩铭这边呢,作为安徽一把手,死得太憋屈。堂堂巡抚被下属当众干掉,清廷脸都丢尽了。朝廷震怒,下令严查,徐锡麟的死不过是开始,后面还牵连了不少人。恩铭这人吧,说不上多坏,但站在清廷那边,注定跟革命者是对头。

徐锡麟这枪没推翻清朝,起义也失败了,但影响可不小。他的死让更多人看清了清廷的虚弱,也点燃了不少人的革命热情。后来辛亥革命成功,跟他这帮人的牺牲脱不了干系。

再说陈伯平那补的一枪,也挺关键。徐锡麟眼力不行,差点让恩铭逃过一劫,陈伯平这冷枪直接定了胜负。这哥们儿不像徐锡麟那么出名,但干的事儿一点不含糊,革命党里这种默默补刀的角色,也挺重要。

0 阅读:54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