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银行卡内百万元“不翼而飞”?法院这样判了 2020年12月的一天,家住

甜蜜游记 2025-04-01 16:12:33

八旬老人银行卡内百万元“不翼而飞”?法院这样判了 2020年12月的一天,家住北京的肖老按照惯例去查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但这一查却让这位八旬老人如坠冰窟。他发现自己建设银行卡内的存款金额与记忆中相差甚远,少了整整100多万元。 起初,肖老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他仔细翻查了近期的交易记录,这才发现在2019年1月,他的银行卡上曾经发生过一笔高达101.57万元的大额支出。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笔交易竟然发生在遥远的辽宁省鞍山市,交易对象显示为当地的一家家具广场。 对于这笔巨额支出,肖老百思不得其解。作为一位八旬老人,他平日里极少离开北京,更不要说千里迢迢去辽宁购买家具。特别是在2019年1月那段时间,由于身体不适,他基本都在家休养,根本没有出远门。这笔交易发生在上午9时许,虽然与他平日的作息时间相符,但交易地点却与他的生活轨迹完全不相干。 肖老一向谨慎理财,从不轻易动用大额存款。每月的日常开销都有详细的记录,就连买菜的零钱都会仔细核对。这张银行卡是他的主要资金来源,平时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和必要支出。虽然银行卡确实存在一些异地交易记录,但那些交易金额都不大,且都是有迹可循的合理支出。 调取银行交易明细后发现,这笔可疑交易被标注为"跨行其他渠道消费",交易发生在鞍山市铁东区曲庭美易家具广场。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交易发生后,银行卡仍然保持着正常的使用状态,直到2021年9月期间,竟然还产生了近200笔大大小小的交易。这种情况与一般的盗刷案件特征并不相符,因为通常情况下,盗刷者会在短时间内将卡内余额刷空,而不会只提取部分金额。 在发现这一异常后,肖老立即前往建设银行北京武圣路支行查询详情。他希望能够查看交易当时的监控录像,了解具体的交易过程。然而,银行方面提供的信息却让这个案件更添疑云:银行表示在交易发生后16秒就向老人发送了交易提示短信,但肖老表示当时并未看到这条信息。 这起离奇的案件很快引发了社会关注。不仅是因为涉案金额巨大,更因为它暴露出了老年人金融安全的诸多隐患。一位八旬老人的百万存款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划走,直到将近两年后才发现,这不禁让人对现有的银行卡安全保障机制产生了质疑。在当今社会,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老年人群体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与日俱增,这个案件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警示。 在发现存款异常后,肖老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他多次往返于建设银行武圣路支行,希望能够查明真相。然而,银行方面并未能提供他所需要的详细交易信息,包括转账形式、密码验证过程、持卡人签名以及监控录像等关键证据。在与银行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肖老转而向公安机关求助,但警方最终并未受理这起案件。 无奈之下,肖老将建设银行武圣路支行告上法庭。在诉讼过程中,银行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交易记录作为证据。这些记录显示,涉案银行卡从2016年12月起就经常出现异地交易,包括ATM取款、消费和转账等多种操作。特别是在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该卡共发生了200多笔交易,交易方式和对象都呈现多样化特征。 银行方面还特别指出了一个关键细节:正常的银行卡盗刷案件通常发生在深夜,且犯罪分子往往会将卡内余额一次性清空。而本案中的交易发生在上午9点多,且仅发生一笔大额支出,这种特征与典型的盗刷案件明显不同。 在一审法庭上,法官重点关注了银行的短信提醒机制。根据银行提供的证据,在涉案交易发生后仅16秒,系统就向肖老发送了交易提示短信。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银行还向肖老发送了7条交易提示短信,每条短信都清晰地标注了交易时间、金额和账户余额。 对于这些短信提醒,肖老在二审时表示,由于使用的是功能简单的老年机,因此未能及时看到这些提示信息。但法院认为,这一解释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且与日常生活经验不符。即便确实因手机功能限制而未能查看短信,这种情况也应归结为持卡人自身的原因,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应当由持卡人承担。 为了进一步了解类似案件的防范措施,记者联系了建设银行客服。客服人员解释,对于开通短信提醒业务的客户,银行会在交易发生后立即发送提示信息。如果交易涉及风险账户或被国家反诈中心标记,银行还会进行电话回访。 最终,法院以肖老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交易非本人操作为由,在一审和二审中均驳回了其诉讼请求。这个案件也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在电子支付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加强对老年人的金融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围观等969899人

围观等969899人

5
2025-04-01 20:17

干银行盗钱比诈骗风险低

猜你喜欢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