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天下后,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却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拿起酒杯问:“喝了这杯酒,能不能留我女儿和老婆一命?”朱元璋冷冷一笑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元末朝廷腐败,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一番努力创立起了自己的军队,很多人听到他的名声后,纷纷前去投靠,冯胜也是其中之一。 冯胜骁勇善战,几乎是百战百胜,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1368年天下初定,朱元璋开始封赏那些陪他夺取天下的功臣,按照功劳,冯胜是第三名,被封为了宋国公。 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冯胜行事也越来越张狂,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始终谨守君臣的本分,对朱元璋恭恭敬敬。 毕竟兔死狗烹,帝王之心最是多疑,他生怕被清算。 所以受封后很长一段时间,冯胜行事小心谨慎,继续得到朱元璋的重用。而且为了稳固地位,他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常茂和周定王,维持姻亲关系。 洪武五年,冯胜请求朱元璋为他的大女儿赐婚,最后定下来的是常遇春的长子常茂。 朱元璋有些犹豫,因为冯胜和常遇春都是开国大将,手握重权,如果两家结合,容易生事。 但是冯胜痛哭流涕地恳求:“臣这一生连个儿子都没有,日后庞大的国公府无人继承,现在大女儿到了适婚的年龄,就想替她寻一门好亲事。” “当年臣与常遇春一起征战四方,都是过命的交情,而且常茂也是臣看着长大的,俗话说女婿相当于半个儿,这样臣也就可以放心地将女儿嫁给他。求陛下成全。” 最后朱元璋很是触动,于是给常茂和冯氏女赐婚。此事过后,朱元璋担心功臣之家凭借姻亲联合,干脆让儿子们都娶了功臣的女儿,让开国勋贵与朱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这样他才能稍微放心一些。 所以朱元璋26个儿子当中,其中有24个都被安排了亲事。 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7年,冯胜的小女儿也到了年龄,被朱元璋指给了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朱橚。 有了这份姻亲关系在,朱元璋待冯胜也算是亲厚,君臣和谐的美名传播一时。但是1392年,皇太子朱标外出回来,竟然因为小小的风寒而病死了。 朱标可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自小备受宠爱,是最佳储君人选。朱标也是聪慧机敏,在各方面表现出色,稳坐太子之位。 所以他突然死去,朱元璋在伤心的同时也怀疑是其他人谋害了他,再加上年纪大了,此后疑心越来越重。 1393年,明史上著名的“蓝玉案”爆发,上万人受到牵连。而冯胜因为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也被朱元璋召回京中。 经过一阵动荡后,朱元璋最后确定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此时孙子还年幼,而众多皇子已经手握重权,所以多疑的朱元璋开始一场大清算。而此时冯胜又与两个女婿往来密切,朱元璋觉得,他们联合起来已经威胁到了皇位。 如果光明正大的地面还好,但是有一次周王朱橚居然在私底下密会冯胜,不知道在商谈什么事情。守在暗中的锦衣卫将这件事情报给了朱元璋,他当时只是严厉地斥责了冯胜,但已经动了杀心。 1395年,朱元璋宴请众多功臣,大家谈笑风生,说起了年轻时征战天下的英勇,一时间主客皆欢。没想到宴会结束后,朱元璋单独将冯胜留了下来。 冯胜不解其意,这时候却有一个太监端上来了一杯毒酒。 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毒酒很快被端到了冯胜面前,他这才知道皇上这是要杀了他。 到了如此局面,冯胜知道自己今天肯定是走不出皇宫了,但是想到家中的女眷,他颤抖着手拿过毒酒,带着一股希冀恳请朱元璋:“陛下,我喝下这杯毒酒之后,求您放过我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她们是无辜的。” 朱元璋默不作声,直到冯胜喝下毒酒,因为药效发作痛苦地呻吟,朱元璋才怜悯地说:“朕不可能放过她们,要怪就怪你的两个好女婿。”说完拂袖离开了。 冯胜含恨地闭上了眼睛。随后朱元璋开始了大清洗,还不允许冯胜的牌位进入功臣庙,最后以无子继承为由,收回了冯胜的爵位。一代名将就这样消亡了。
朱元璋的取名哲学,你怎么看?
【19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