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笑了:“要不还是发慈悲,把你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
张宗昌是穷苦人出身,靠着自己硬是在时局动荡的社会中闯出了一片天,成为“草头将军”之后,张宗昌在队伍中的声望较高,但却因为“文盲”,闹出了不少乌龙事件。
因为家庭原因,张宗昌小时候只上了很短一段时间的私塾,要说学到了什么真知识,那还真没有,充其量也就是认识几个字,要让他写字,那更是难于登天。
笔画少,又简单的字,张宗昌也能写几个,但不多,若是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字,别说写了,他光是看着就得捂脑袋,头疼的不得了,后续甚至说过一句话:“这写字比我上战场打仗都费劲儿。”
这么来看的话,张宗昌其实更像是一个“文盲”,但他本人又十分要面子,自然不愿意承认,尤其是张宗昌也颇有几分领军才能。
张宗昌从外东北回到国内之后迅速崛起,先后投靠过不少人,比如山东民军都督胡瑛、上海都督陈其美、北洋军阀冯国璋等人。
在投靠这些人时,张宗昌的势力也得到空前发展,曾一度担任北洋军阀直系暂编第一师师长,人送外号“混世魔王”。
但这一切的成就都在1921年消失殆尽,一时间,张宗昌成为了光杆司令,抱着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信念,张宗昌投靠了“东北王”张作霖。
在此期间,张宗昌一直唯张作霖马首是瞻,是张作霖的下属,听从张作霖调遣,这才有了后续的发展和造化。
张作霖管教队伍纪律严明,许是受到张作霖的影响,张宗昌有时候的一些行为与张作霖十分相似,就算是在私下里,二人关系也很好,原因或许在于二人有着相似之处。
比如二人都出身贫苦、大字不识几个,而说到大字不识几个,张宗昌还因此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张宗昌的队伍当中出现了一名逃兵,张宗昌得知后,十分生气,且不说自己队伍纪律严明,一旦出现逃命可是会造成军心不稳,后果很严重。
为了对那名逃兵做出惩罚,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张宗昌决定将那名逃兵枪毙,可是在手写命令时,张宗昌却犯了难,因为他有一字不会写,正是枪毙的“毙”。
但张宗昌本人爱面子,实在是不愿意在下属面前出丑,可字又不会写,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张宗昌便决定换一种处罚方式,将“直接枪毙”改为“重打200军棍”。
一枪足以让逃兵毙命,200军棍有着同样的效果,在一个人身上重打200军棍,就算是铁人也顶不住,最终的结果依旧是一命呜呼,只是过程更加血腥。
在张宗昌看来,当了逃兵就和“叛徒”无异,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坚决不能留,可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再次出现了,张宗昌不会写“毙”字就算了,连“棍”也不会写。
张宗昌急的抓耳挠腮,手下就在旁边等着,可等了良久,就是不见张宗昌下令,或许是自己也感到为难,张宗昌突然垂头丧气道:“要不还是发慈悲,把你放了吧!”
就这样,因为张宗昌不会写字,那逃兵竟然侥幸留下了一条命,逃兵真以为是张宗昌发善心,殊不知是张宗昌不会写字。
因为这件事情,张宗昌开始下令“招聘”老师,希望能够教导自己写字,可张宗昌到底是军阀,也做过不少对老百姓不利的事情,没人愿意教他是其一,没人敢当他老师又是其一。
不过,张宗昌后续也是大费周章,找来了几名老师,既然不会写字,那就先从临摹字体开始,只是一开始,张宗昌就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拿毛笔的姿势就不对。
这让张宗昌很是无奈:“想我张宗昌,拿得动枪杆子,却拿不动笔杆子!”
好在张宗昌也知道“上进”,不是轻易言败的人,无论前期学习写字多么难,他还是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才勉强能够写一些毛笔字,后续也有张宗昌的“真迹”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