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鲁迅回家,见许广平疯狂拍打自己的肚子,他一个箭步上前制止。谁料,许广平却哭喊着:“他不该来这世上!”没想到,周母含泪说:“留下吧,我儿好歹有个后。” 许广平祖籍广东,家世显赫,其祖父官至浙江巡抚。 父亲许炳枟观念开放,并不强制要求许广平习三从四德,反而送她进学堂念书。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下,许广平性格开朗热情,学习成绩优异。 1921年,许广平到北平求学。期间,在国文课上初识鲁迅。 一身补丁长袍,其貌不扬,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第一印象。可当鲁迅开口讲课,许广平很快被他专业而幽默的授课风格吸引。 一节课罢,许广平意犹未尽。当许广平正要起身上前,找鲁迅解惑时,却发现鲁迅早已走出教室。往后,每遇鲁迅的国文课,许广平都早早赶至教室头排占座。 时间一长,许广平心里,对鲁迅感情由仰慕变成了爱慕。 同寝闺蜜瞧出许广平异样,她怂恿许广平给鲁迅写信,许广平还真照做了。 当信件寄出,许广平又后悔,内心纠结的她反复问自己:“他会怎么看我?能回信吗?” 没想到,隔天,鲁迅就以“广平兄”回信。许广平手拿信件,高兴得跳了起来。 从此,许广平加快写信频率,二人由陌生变得熟悉起来。 1925年,思潮兴起,鲁迅出于安全考虑,把许广平接到校外公寓,但不同住。 作为感谢,许广平闲暇时帮鲁迅打扫屋子,整理文稿。 生活的交集让二人的心,越靠越近。一天夜里,许广平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她帮鲁迅收拾完屋子后,许广平一下从背后抱住鲁迅。 鲁迅如电击一般僵住,凝神后,他转过身,握住了那双纤纤玉手。 毕业后,许广平回到广州求职,而鲁迅则是受朋友之邀到厦门任教。 虽相隔两地,可信中传递的爱意,却越来越浓。她叫他“小白象”,而他叫她“小刺猬”。 鲁迅常在信中写道:“我总是前往邮局,从不把信投进邮箱,我怕邮差会遗落!” 几年后因局势紧张,鲁迅奔赴广州把许广平接到身边。二人经过商议,共同决定回到上海发展。 他们搬进虹口横浜(bāng)桥景云里公寓。好笑的是一个住二楼,一个住三楼。对外,许广平是鲁迅的助教。 然而,鲁迅的学生早就看出端倪。每次遇见许广平,他们都会打趣一声“师娘”,许广平也不解释,心里却暖洋洋。 俩人在上海的生活,愈发融洽恩爱。不久,许广平怀孕,本是高兴的事儿,可她却高兴不起来。 1929年,鲁迅回家后,见许广平疯狂拍打自己的肚子,他一个箭步上前制止。谁料,许广平却哭喊:“他不该来这世上!”听后,鲁迅“吧嗒吧嗒”在一旁抽起烟,陷入沉思。 原来,在许广平之前,鲁迅已有位发妻。但二人观念不同频,一直未有夫妻之实。 几天后,鲁迅携许广平回京见母亲。周母听闻许广平有孕,开心不已。但她也看出许广平的窘迫和顾虑。含泪安慰道:“留下吧,我儿好歹有个后!” 然而,在入院分娩时,许广平突遭意外。医生急忙找到鲁迅:“保母亲还是孩子?”鲁迅毫不犹豫选择许广平。最终母子平安,许广平为鲁迅,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回家修养时,许广平惊喜地发现,鲁迅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还贴心地添置了暖炉。她暗喜:“往常只知写稿的爱人,居然也开窍了。” 许广平把重心全部放在家庭,鲁迅与孩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虽比平日累些,但她觉得幸福。 许广平相夫教子十余载,却未能与鲁迅共白头。 鲁迅因肺疾,离许广平而去。辞世前,鲁迅对许广平嘱咐道:“照顾好自己!” 鲁迅离世后,许广平从悲痛中挺了过来。她重新收拾心情,开始整理保护爱人手稿。即使被日军抓去拷问,她也未吐露半字。 她耗尽半生,终于编成《鲁迅全家》,把爱人一生心血完整保存下来。 许广平晚年时,爱人鲁迅的原始书信,被盗取。她经受不住打击,带着遗憾与世长辞! 许广平虽无名无分,但其一生都被爱包围。 她用爱收获被爱,也用爱,守护爱人成就。爱,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因为爱,重在走心,胜在行动。 你怎么看?
1929年,鲁迅回家,见许广平疯狂拍打自己的肚子,他一个箭步上前制止。谁料,许广
百年战争录
2025-04-01 11:49:48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