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林徽因的母亲揪住她的袖子,怒喝道:“把你弟赶出去!”林徽因躲进书房,听着母亲谩骂声,她双手捂脸,提笔在信上写下:“真恨不得她没生过我。”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生在嘉兴一户殷实人家。她是家中的小女儿,受父母宠爱,却也养成了她骄纵的性格。 等她到适婚年龄,刚好赶上林家为自己儿子林长民续弦。原配夫人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就已去,林家开枝散叶的重任,就落到何雪媛身上。 婚后她很快有了孩子,可刚出生就夭折。直到8年后,她才生下女儿林徽因。 但即便有了女儿,她在林家的日子也不顺心。 婆婆游氏出生于名门望族,一直对这个儿媳很不满意。她担心何雪媛教不好孩子,就将林徽因带到身边亲自教养。 何雪媛大字不识一个,琴棋书画不通,女红针线不精,能嫁入书香门第的林家,凭的是运气。 她在这个家里格格不入,再加上生育任务也没完成,在婆婆面前越发抬不起头来,自然不敢反抗。 1906年,何雪媛生下了嫡长子,有了倚仗,腰杆子一下子直起来,敢和婆婆游氏叫板了。 一天,游氏想念长孙,把他抱到自己屋里玩耍。到了晚上,何雪媛见婆婆还没把儿子还回来,一下子慌了。 她害怕游氏像带走女儿那样又夺走儿子,带着一肚子怨气和惶恐冲到游氏房里。 游氏宝贝自己孙子,对何雪媛可不会惯着,见她那冒冒失失地样子,免不了训斥几句。 何雪媛心里正不痛快,哪里愿意听她叨叨,一把夺过儿子,怒气冲冲地转身往外走。 谁知,她走的急,没留意脚下,被门槛绊了一跤,怀里的儿子随即飞了出去。她倒没什么大事,拍拍衣裙又爬起来。 可怜那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又吓又摔的,当晚就发起了高烧,天亮时分不幸夭折。 林家的长子嫡孙被她给折腾没了,丈夫林长民本就不喜欢这个妻子,这下更加厌恶。 很快,为了传宗接代,林长民又纳了程桂林为妾。那是个上海女人,与何雪媛性子截然相反,小妾恭顺温良,林家上下都很喜欢她。 何雪媛痛失爱子,丈夫又有了新欢,这无疑是在她伤口上撒盐。她时常找程桂林麻烦,搅得家宅不宁,怼天怼地发泄自己的怨气。 林长民烦不胜烦,索性把何雪媛赶到后院,让她没事别出来丢人现眼。何雪媛无法,只能守在后院,靠训斥仆人撒气。 1911年,游氏去世,7岁的林徽因回到何雪媛身边。但女儿的到来,并没有唤醒她为母则刚的意识,反而让她多了个情绪垃圾桶。 林徽因很亲近父亲林长民,经常跑到前院去找父亲,连带着对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也很照顾。 但对何雪媛来说,前院住着的是她的仇人,女儿的行为无疑是背叛。 每次林徽因从前院回来,她就情绪崩溃,重重地戳着女儿的脑袋,唾沫横飞,怒斥:“养不熟的白眼狼!” 一堵院墙隔成了两个世界,对年幼的林徽因来说,前院是进步光明的象征,后院就是压抑痛苦的根源。 直到1920年林徽因16岁,她跟着父亲去了欧洲,才得以逃出生天,自此,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求学。 说何雪媛不爱林徽因,也不见得。 1925年,林长民不幸遇难,那时林徽因还在留学,准亲家梁启超,帮忙料理后事。何雪媛托他带话给林徽因,叫她好好照顾自己,不用回来。 都说多年媳妇熬成婆,何雪媛没有儿子,跟着女儿女婿一起住,继续在梁家作妖。 1935年,林徽因的弟弟林恒考上清华,从福建来到北平念书,借住在梁家。 何雪媛怨恨林恒的母亲,抢走自己的丈夫,对这个儿子,更是恨屋及屋。她操着一口福建话,尖着嗓子阴阳怪气:”这是我女儿女婿家,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住嘞。“ 林恒虽然和姐姐感情要好,对何雪媛多番忍让,但毕竟年轻气盛,免不了要回顶几句。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啦,何雪媛一把揪住林徽因的衣袖,怒喝道:“把你弟弟赶出去!” 林徽因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还要安抚母亲,给弟弟做思想工作,没几日就疲惫不堪。 她躲进书房里,听着门外何雪媛的谩骂声,痛苦地捂住脸,她噙着泪,深深吐出一口浊气,提笔给好友写信: 三天来,母亲简直把我逼进了人间地狱……真恨不得她没生过我…… 1955年,何雪媛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的精神支柱、人生依靠林徽因离开了人世。 她跟着女婿梁思成过日子,性格倒是平和了许多,对梁思成的续弦也很是客气。 何雪媛和林徽因是母女,却活成了两个世纪的人。她生长在重男轻女的旧社会,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期。 她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不愿抓住机会做出改变。可偏偏她的至亲,都接受新思潮的洗礼。 他们理解不了她,她也走不进他们的世界,她只会用哭闹这种方式,宣告自己来过。 如果她像林徽因那样多读书,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同进步,也不会摔摔打打徒增厌烦吧? 身而为人,还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不能活在过去的记忆里。与时俱进,方能活成人间值得! 你说呢?
1935年,林徽因的母亲揪住她的袖子,怒喝道:“把你弟赶出去!”林徽因躲进书房,
百年战争录
2025-04-01 11:46:37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