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管虎导演的《狗阵》以冷峻的影像与深沉的人文关怀,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斩获最佳影片,成为当年唯一获奖的华语电影。时隔一年,这部作品再获第40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国际影片”提名。获奖名单公布后虽未最终夺魁,但多次被国际影坛认可(还包括入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长名单),我觉得绝非偶然
独立精神奖向来关注具有作者性、敢于挑战常规电影叙事的作品,《狗阵》的提名也完全符合这个标准。影片以西北荒凉小镇为背景,聚焦假释出狱的二郎(彭于晏 饰)与一条流浪黑狗的相互救赎。电影粗粝的镜头语言,将废弃的工业景观、成群的流浪狗与个体的孤独编织成一则现实寓言。这种对“被时代抛下者”的凝视,是对边缘群体的深情书写,也是对人性本真的深刻追问
我最喜欢《狗阵》的地方是它的美学风格:胶片质感的画面、低饱和度的色调、广袤戈壁与破败建筑的对比,构建出强烈的废墟美学。片中大量远景镜头将人物置于苍茫天地之间,凸显个体的渺小与坚韧;而结尾特写二郎的眼神,则迸发出生命力的觉醒。这种克制的镜头语言,与影片“记录真实生活”的初衷完美契合——小镇居民对拆迁的麻木、打狗队对生命的漠视、父子间欲言又止的疏离,皆是时代褶皱中的真实切面
二郎的困境——尊严的丧失、归属的渴求、自我救赎的挣扎,也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以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命题,我觉得独立精神奖、包括今天的柏林,很难能可贵的地方都在于,我们证明了华语艺术电影仍具备与世界对话的能量。而我觉得《狗阵》会是未来的某天回看时,或许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曾经低估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