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和AI对谈《花样年华》这件事,真的很有意思
《花样年华》其实是有原著的,来自刘以鬯所著的《对倒》,我想对这部电影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对倒」指的是周慕云和苏丽珍,以及他们两个太太和先生的身份置换。但这个对谈,当王家卫与AI共同拆解《花样年华》时,真实与虚拟、创作者与观众、过去与未来的镜像关系,也同样完成了一次「对倒」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活给自己
梁朝伟曾经在访谈里聊过,开拍时拿到的剧本只有两页纸,恐怕彼时的梁朝伟未曾想过,这几页纸会被衍生成不朽名作《花样年华》,又在25年后,用被设定为电影首映当日出生女性观众的AI,向王家卫提问。像对王家卫创作意图的倒影,也是对25年间观众集体记忆的折射
恕我直言,点开对谈之前,我本以为这是一次很普通的电影宣发campaign,《王家卫的映画世界》2015港版已经被我翻烂,很久以前有编辑约稿我写一本关于港产片的书,《花样年华》这部片我写了好几万字,被当时的图书编辑勒令追着删,我以为关于《花样年华》的一切我都无所不知了。真的没想到,面对AI,王家卫透露了一件连电影在各地领奖时都没说出的秘密——
电影原本的名字叫《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电饭煲、方便面,与便利店。其中「便利店」的故事,时空背景是2000年的周慕云和苏丽珍,那是只放映过一次的版本
王家卫对AI说,自己后来把这个故事从香港改成纽约,梁朝伟和张曼玉也换成了裘德洛与诺拉琼斯——只要对墨镜稍微有了解的人都能反应过来,这说的是《蓝莓之夜》
这个埋了25年的秘密,终于在这次与AI的对谈,以及即将上映的《花样年华》25周年导演特别版里揭开。对谈里出现了一刹那「便利店的故事」,周慕云留着胡子,像是在《2046》的样子,他倚靠在便利店等待又让人忍不住想起同是王家卫电影中梁朝伟的经典角色:《重庆森林》里的663,而2000年的苏丽珍叫的士,又恰好是《花样年华》的经典镜头:二人在的士后排并肩而坐,两个人终于在那时把对倒的身份戳穿
周慕云、苏丽珍;创作者、观众;60年代的香港逼仄的楼梯间相遇的两个人,对着吴哥窟树洞里的倾诉,与即将在戏院里与他们重逢的我们,终于要这场盛大的对倒里同频共振。周慕云口中那张并不存在的多一张船票,25年后终于交到我们手中,这张船票的兑换条件是——只在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