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罗罔极和毒眸写《封神》的文章,忍不住想再说一嘴这部电影其实《封神2》遭遇的,

夏槐娱乐冲浪 2025-02-10 16:19:23

看了罗罔极和毒眸写《封神》的文章,忍不住想再说一嘴这部电影

其实《封神2》遭遇的,我觉得已经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碑争议,而是一场解构狂欢。殷郊法相被简化为蓝精灵表情包,邓婵玉的铠甲成为性别战争的导火索,电影文本在社交媒体的二次创作中彻底失焦了。罗罔极因为肯定了这部电影被评论区狂骂,当讨论空间被非黑即白的站队思维占据,任何对复杂叙事的深度解读都会遭遇认知暴力

执着于在银幕上玩「大家来找茬」的朋友,或许从未注意过墨麒麟瞳孔中跳动的火焰。当魔家四将的青云剑幻化巨龙时,金属碰撞的铮鸣与粒子特效的流动,我觉得说是重构了东方玄幻的视觉表达,也不不算言过其实。还有邓婵玉策马渡河的瞬间,飞扬的披风与粼粼波光构成的水墨长卷,让战争场面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奇观,成为流淌着诗意的动态美学。这些镜头,在关于《封神2》的讨论里很少被提及,而被舆论刻意忽视的匠心,恰是我国电影工业十年磨剑的明证。诗经古韵的配乐创新更是一场声音考古——从「有女怀春」的野性咏叹到篝火晚会的上古长调,音乐不再是叙事的附庸,而是让神话真正具备了文明重量的基石

这些长板被舆论场的噪音掩盖,实属遗憾。正如罗罔极所叹:骂战甲太沉是歧视女性,夸战甲精美是男权凝视——讨论已与电影无关,只剩立场厮杀

就像我之前也说的,《封神》系列最珍贵的尝试,在于它跳出了传统神话的窠臼,将封神重构为一场「人的觉醒」

与《封神演义》聚焦阐截教争不同,电影将神魔之战降格为背景,让姬发、邓婵玉、殷郊等凡人成为真正的驱动力。殷郊的三头六臂法相,是仇恨的具象化;邓婵玉的战甲,是父权规训的隐喻;姬发的「为活人而战」,则是农耕文明的精神图腾。这种「神性退位,人性登场」的叙事,我觉得是电影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很可惜,宣泄情绪的短评区,断章取义审判的短视频,以上种种却被一句「战力崩坏」粗暴概括,我很同意毒眸的文章里说的,这种「用讨论奥特曼的趣味讨论封神大战」的荒诞,本质是认知维度的降级

还有批判姬发「恋爱脑」的声浪,或许也并不理解天下共主背后的王道哲学——这不是神仙斗法的法宝对决,而是凡人挣脱命运枷锁的精神史诗。正如毒眸所言,这种「将神话落地为人的史诗」的创作观,正在凿开中国类型片的新大陆。在好莱坞用雷神之锤砸出个人英雄主义神话的当下,《封神2》选择让姬发在「愚仁」中完成王道觉醒

《封神第二部》当然不完美:殷郊法相的质感争议、支线剧情稍显仓促、闻仲黑化的动机模糊。但这些瑕疵,我觉得并不能把电影贬为「烂片」。毒眸与罗罔极这两篇,朋友们有空时真的可以看看。在跟风骂战前,不妨先摘下舆论的滤镜,让电影回归电影

0 阅读:24
夏槐娱乐冲浪

夏槐娱乐冲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