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的施展教授,发了个视频解读封神2,我真的觉得是

夏槐娱乐冲浪 2025-02-03 10:19:46

看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的施展教授,发了个视频解读封神2,我真的觉得是我目光所及里 最好的封神2解读

这份解读最好的地方,我觉得是施展教授指出了闻太师效忠的究竟是什么——

所有人包括我,其实在看待闻太师这个角色的时候,会本能地把他简化为「愚忠」符号,但施教授敏锐指出,闻仲对殷寿的效忠绝非简单的君臣纲常,甚至可以说,压根就不是效忠他本人,其本质,是对闻太师商文明所承载的礼制传统的无条件皈依

视频里提到,闻仲所捍卫的,是「古远传统形成的庞大机器」,而殷寿仅是这一秩序在现世的肉身载体。当载体与本体发生价值背离时,闻仲面临的并非政/治/抉/择,而是形而上的存在危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些,他闹不明白,当纣王已经不能代表他心目中的大商文明,自己到底该咋办呢?

看了这个解读我才明白,原来闻太师最终的自/尽仪式,实则是礼制机器对故障零件的自我清除,这种「凄惨的殉道」,其实是权力结构的自我吞噬

殷郊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同样是因为施教授的解读我才发现,其实殷郊可能是封神2里最悲剧的人物。他的悲剧性就在于反抗时,所有目的和力量来源只有一个,就是仇恨

是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大公约数」,但其无法自然导向新秩序的建构。我查了下,在哲学里,这叫作主奴辩证法的逻辑——单纯否定性力量的膨胀,终将导致自我异化。当殷郊「重归殷寿麾下」时,实则是暴力反抗者被旧体系反噬的经典叙事模型,为第三部的秩序重建埋下哲学伏笔,而且,想必殷郊在封神宇宙中的结局,也可以预见了

正如施老师所言,「殷郊它这样仅仅是为仇恨而战,而不指向任何新秩序的建构的话,实际上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我们看历史上有太多的反抗,实际上走到最后他都活成了自己当初所反对的样子,自己当初所讨厌的样子」

施教授还把「特效大场面」,解读为文明冲突的视觉转译,这是一个很新奇的观点。甚至不止是电影本身,也同样是古代神幻小说的逻辑所在了

这份解读,让我也更期待第三部,能在「人性挣扎与秩序重建」的张力中,完成对「封神」命题的终极诠释——如何让仇恨变成慈悲,使牺牲升华为制度,在封神宇宙里讲述华夏文明精神基因的现代诠释

0 阅读:8
夏槐娱乐冲浪

夏槐娱乐冲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