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生火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主任用“肉夹馍”换加号,背后的医患温情为何让人泪目?

刺挠的历史人 2025-02-24 12:34:23

这个医生火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主任用“肉夹馍”换加号,背后的医患温情为何让人泪目? 2025年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胰腺外科主任王铮的一条短视频登上热搜。 视频中,刚结束门诊的他看到患者拎着三个肉夹馍,半开玩笑地讨要了一个,并承诺:“周三来加号时,就说你给了我一个肉夹馍,我肯定记得!” 这番对话不仅让患者喜出望外,更引发网友对医患关系的深层思考。 据当事人描述,该患者来自青海西宁,因挂不上王铮的专家号而焦急。王铮主动提出为外地患者加号的暖心举措,被网友称为“肉夹馍式加号潜规则”。 尽管有人质疑“是否涉及利益交换”,但更多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体谅——十元不到的肉夹馍无关贿赂,而是医患间质朴的情感联结。 事件主角王铮并非普通医生。作为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助理、胰腺疾病学科带头人,他拥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访问学者背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是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这样 一位学术大咖,却因“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意外走红。 有网友翻出他的履历发现:2023年他刚卸任胰腺外科主任,2024年升任院长助理,分管工作包括医院宣传与文化建设。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他选择通过短视频展现医患互动——既是对医院“聚焦暖心医患瞬间,展现医学人文之美”宣传理念的践行,也是新时代医生打破刻板印象的积极探索。 事件初期,部分网友质疑:“加号标准是否公平?”“医生收受食物是否合规?”但随着更多细节披露,舆论风向迅速逆转。 医院明确规定“外省患者可酌情加号”,王铮的做法符合制度框架; 医生下班后饥肠辘辘的状态引发共情,有评论称“医生也是凡人,需要被温柔以待”; 网友列举北京积水潭医院优先安排外地患者手术、云南扶贫医生王雪带病坚守岗位等事例,印证医疗界的普遍温情。 最打动人的是一条高赞评论:“医生吃的是肉夹馍,患者吃的是定心丸”。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尤为珍贵。 王铮的“肉夹馍加号”看似偶然,实则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长期深耕人文医疗的缩影。 从肿瘤放疗科引进院士级专家,到召开医工融合创新研讨会,这家西北医疗航母始终在技术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需要的不是神坛上的医生,而是能共情、有温度的守护者。” 当更多医生敢于展现真性情,当更多患者学会以信任回应专业,那个“医生敢吃患者送的肉夹馍,患者敢把生命托付给医生”的理想图景,终将成为现实。

0 阅读:40
刺挠的历史人

刺挠的历史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