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看了遍《封神2》,讲真,我能理解所有对这片子的负面评价,因为电影确实是以近乎冒犯的姿态,将一柄青铜剑插入观众的期待深处:这里没有快意恩仇的爽文叙事。但我的确很喜欢电影想呈现的 凡人以血肉模糊的代价,所完成的挣扎与觉醒
姬发不是天生的战神。他的剑会颤抖,膝盖会因恐惧发软,甚至在生死关头选择投降。当西岐百姓的炊烟与殷商士兵的性命被同时放在天平上,他的心软刺痛了观众对完美的、振臂一呼的带领者的想象。人们渴望看他化身复仇机器大杀四方,他却跪在敌军帐前,只为换回一座城的喘息之机。但这种软弱,我觉得恰恰是最锋利的颠覆:没有沉溺于斩首的快感,而在权衡生死的裂缝中生长
殷郊的觉醒更加惨烈。三头六臂法相的幽蓝光芒,不是神力的馈赠,而是被自己的父亲,以及代表着上位者的「商」,所绞杀后的仇恨投影。当他颤抖着说出「我没有家人,只有仇人」,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命运碾碎的少年。他每一次撕裂敌人,都像在撕扯自己破碎的灵魂。这种痛感,在我的视角里,其实是要比一击必杀的爽感,更接近人性的真实
电影让邓婵玉脱下战甲沉入护城河底,让姬发为百姓的性命心软,让姜子牙说出「老百姓开心才是天下大事」。这些瞬间没有炫目的特效加持,却如青铜剑的冷光,剖开了神话的虚妄:封神榜上刻下的从来不是神仙,而是凡人用泪与骨渣煨出的抉择。也是在这次再看一次电影的过程里,我才发现打动我的,并非十绝阵的遮天蔽日,而是一个细节:西岐百姓在篝火旁起舞时,一位老妇偷偷将麦饼塞进士兵的行囊
就像这条微博开头就提到了,《封神第二部》是一部吃力不讨好的作品,我也能理解观众对它的不满。但拒绝用神魔斗法的爆米花快感取悦,反而将镜头对准凡人脚底的血泡、喉头的血腥气和脊梁上的重担,而这种选择,我觉得其实值得让观众给予角色,以及《封神》这个系列,一些冷静的看待和成长的宽容。也希望看过电影,或是之后可能去看电影的朋友,相比于法术绚烂或值得吐槽以外,也同样看到这些角色,被黄河水冲刷过的、带着泥土腥气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