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左侧这位女同志是谁??? 1970年,斯诺在做完手术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

爱吃凉历史 2025-02-18 18:39:34

伟人左侧这位女同志是谁??? 1970年,斯诺在做完手术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前往中国。尽管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依然坚定地履行了自己与中国的约定,前后在中国停留了半年的时间。 斯诺的到访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不仅在公开场合上接待了斯诺夫妇,还邀请他们参加了1970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庆祝活动,特地让他们一同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此次盛情接待并非简单的礼遇,毛泽东对斯诺的特殊待遇背后隐含着深层的外交考量。观礼活动结束后,毛泽东返回中南海住所时,显得心情愉快。 时任护士长的吴旭君忍不住向毛泽东提出疑问:“主席,斯诺是老朋友,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外国记者,为何您如此重视他,给予他如此高的礼遇呢?”毛泽东闻言,笑着作出回应:“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不过是试探一下美国的反应。” 毛泽东如此高规格接待斯诺,实际上是在回应美国方面的一些外交动向。自尼克松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尼克松公开表示希望改变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年的对立状态,甚至希望通过巴基斯坦的中介与中国展开接触,表达了美国愿意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的意图。毛泽东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对尼克松这一外交信号的回应,借斯诺的访问,毛泽东传递了中国愿意讨论中美关系的立场。 然而,尽管毛泽东做出了这种善意的示好,尼克松和基辛格却并未立即给予回应,毛泽东心中不免焦虑。为了推动局势的发展,毛泽东决定在两个月后再次邀请斯诺。 这一次,毛泽东在书房里与斯诺展开了长时间的对话,直言不讳地向斯诺表达了对尼克松访华的欢迎,并提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中国,他愿意与其会谈。在与斯诺的长谈中,毛泽东提到,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总是要建交的”。 尽管吴旭君担心毛泽东长时间的对话会使他感到疲惫,毛泽东却表示,与斯诺的交流让他感到非常愉快,尤其是能够深入探讨有关中国及世界局势的问题。 斯诺作为一名记者,拥有跨越多个阶层和国界的特权,可以与不同的政要进行深入交流,毛泽东认为正是这种身份使得斯诺成为中美外交的理想纽带。通过他,中国能够更好地传递自己与美国接触的意愿,而斯诺的角色,也使得这一交流更具可信度和实际操作性。 吴旭君听后分析了毛泽东与斯诺的特殊关系。她提出,毛泽东选择斯诺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是老朋友,而是因为斯诺的职业背景使他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中介。 在她看来,斯诺的影响力与其跨国的工作经历使得他能够承担起中美关系这一历史性任务的重任,且这种“红娘”角色的成功概率极高。毛泽东对于吴旭君的分析表示认同,并称赞她的观察非常敏锐。 1971年4月6日,毛泽东在审阅了周恩来签发的外交部报告后,决定退回一份关于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的文件。 这一决定令毛泽东显得有些犹豫,甚至表现出一种不太情愿的态度。在这背后,毛泽东似乎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考虑,吴旭君从他微妙的神情中察觉到了这一点。 当天晚上,毛泽东因为疲倦而提前服用了安眠药,并准备早些休息。当时,吴旭君正在与张玉凤一起用餐,她注意到毛泽东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她以为这意味着一切都已经结束,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毛泽东突然要求吴旭君打电话给王海容,表示要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吴旭君感到十分困惑。 她开始怀疑毛泽东是否完全清醒,尤其是在他刚刚吃过安眠药的情况下。万一毛泽东只是在做梦,那自己贸然去执行这个命令岂不是犯了大错? 但是,如果毛泽东确实是认真考虑的,而自己不立即执行,又可能错失了一个历史性机遇。吴旭君在犹豫之间决定再问一次毛泽东是否真有此意。 当她试探性地问毛泽东是否记得之前的要求时,毛泽东再次确认了这个命令,并催促她尽快办妥。在无奈中,吴旭君只得打电话给王海容,将毛泽东的指令传达下去。 那个晚上,吴旭君几乎未曾合眼,整夜担心毛泽东可能会因为药物的作用做出错误的决定。她心里也在反复推敲是否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第二天清晨,当毛泽东醒来时,吴旭君立刻去向毛泽东确认昨晚的事情。毛泽东清晰地记得自己昨晚的命令,这使得吴旭君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这一刻,吴旭君也不禁抱怨自己一夜未眠的紧张,而毛泽东则微笑着回应,称她已经为中国做了一件大事,尽管她自己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毛泽东事后也解释了自己决定改变立场的原因。他认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华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两国之间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李颖,程美东主编.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第2部》 2005

0 阅读:32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