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鬼子抓来了20多个年轻的姑娘,在几位姑娘即将被糟蹋时,一名汉奸却突然过来说要验身,几位姑娘一下子吓哭了,谁知汉奸竟小声对她们说:“听我的,我有救你们的法子!” 1941年,日本侵略者抓捕了20多名年轻女子,准备将她们带走。就在几位女子即将遭遇不幸时,“汉奸”黄标突然出现,宣称要进行所谓的验身。几位姑娘因此感到十分恐慌,眼泪止不住地流。然而,黄标低声告诉她们,他有办法能够救她们脱离困境。 黄标的童年并不安稳,家里贫困且战乱不断,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经常中断。在一次逃荒过程中,黄标与家人走散,之后他被一位老道士收养。 辛亥革命爆发时,黄标已经16岁。经过5年的时光,他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家人的消息。在这个时刻,黄标心中充满了两种愿望:一是投身到革命浪潮中,二是能够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于是,他告别了抚养他的老道士,开始了返乡的旅程。 当黄标回到家乡时,他发现自己母亲的情况令人心碎。母亲误以为他已经死于乱世,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失去儿子而悲痛不已,最终因为过度的悲伤哭瞎了双眼。黄标见此情形,决定不再离开,留在母亲身边尽孝,同时也开始组织起一股力量,准备进行革命活动。 不久后,黄标加入了共产党的组织,并积极参与洪湖地区的革命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黄标成为了金华寨的寨主,开始集结力量进行地下斗争。 为了掩护自己的革命活动,黄标在寨中开设了一家名为“馨香楼”的茶楼,这个地方成为了他与同志们接头和商讨革命计划的秘密据点。 然而,随着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黄标的家乡洪湖也被日军占领。日军司令金崛为了消除民众的恐惧,意图找一位在当地有威望的人来为其效力。由于黄标在洪湖地区的声望极高,金崛多次上门邀请他担任日军的傀儡。 1940年,日军在洪湖一带的统治已经相对稳定,而黄标的抗日情绪仍然未曾改变。就在这时,新四军第五师派遣的几位领导人——顾大椿、李人林、陈秀山和黄海滨,找到了黄标。 这几人告诉黄标,他们的目的并非是让黄标直接加入抗日行列,而是让他通过伪装成日军的支持者,从内部窃取情报,协助抗日。 黄标初时心存疑虑,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日军的盟友,但在他们的耐心劝说下,他终于明白,表面上作为“汉奸”,其实任务艰巨,需谨慎行事,同时仍能在关键时刻为抗日斗争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 此时,黄标的命运似乎开始朝着另一方向发展。他接受了新四军的指示,决定以伪装者的身份进入日军内部。 为了正式宣布黄标加入日军,金崛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了洪湖各界名流和日军高级将领。在宴会进行期间,宪兵队长陈桂章押着一名浑身是血的新四军成员进入大厅,这个新四军正是金崛送给黄标的“试金石”。 黄标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心中已然明了金崛的意图。他迅速果断地下令,命令手下将这名新四军押下,表示宴会结束后会亲自审问,彻底铲除其同党。 宴会后,黄标对这名新四军成员展开了严酷的审讯,并且狠狠地毒打了他,令其全身血迹斑斑。随即,黄标以该成员“冥顽不灵”为由,将其枪毙。 金崛收到消息后派人检查尸体,看到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才对黄标的忠诚心生信任。然而,陈桂章并未意识到,这个被枪毙的“新四军成员”正是黄标的旧友,游击队队长余清。 为了保全余清的性命,黄标悄悄地从监狱里选出一名死刑犯,将其面部打得无法辨认,再将其假装成新四军成员,供金崛检查。这样一番精心安排,成功掩盖了余清的身份,保住了他的生命。而余清也被秘密送往了安全之地。 然而,黄标的艰难处境并未因此结束。某日,日军抓捕了多名青年妇女,准备将她们送往慰安所。黄标看到这一幕,出面建议日军军官,将这些妇女先做检查,避免疾病传播给“皇军”。 听从黄标的建议,日军召来军医进行检查。为了避免这些妇女遭受更严重的恶果,黄标巧妙地将军医引导至符合自己要求的检查结果,以确保她们的安全。 然而,日本军官在得知这些妇女患有病后,产生了将她们全部烧死的念头。黄标毫不畏惧,站出来坚决反对,指出烧死这些妇女将严重影响日军与中国百姓的关系,且不利于后续的战争资源筹集。 在黄标的坚持下,日军终于放弃了这一计划,决定将这些妇女送回家中,并严令其不得外出,避免传播病源。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湖北文史资料 1995年第1辑 总第46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史料专辑》
1941年,日本鬼子抓来了20多个年轻的姑娘,在几位姑娘即将被糟蹋时,一名汉奸却
爱吃凉历史
2025-02-18 18:39:34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