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自己对《封神二》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电影剥去神话的外壳,让观众看见的是

夏槐娱乐冲浪 2025-02-14 16:24:15

其实我自己对《封神二》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电影剥去神话的外壳,让观众看见的是人性的深渊

殷寿与闻仲的深夜对谈,字字句句皆是权力的暗语。一句“我若战死,你来继位”,表面是君主的退让,实则是将闻仲逼入道德困境;而闻仲的“老臣遵命”,看似效忠,暗藏的是对殷郊的布局与制衡。这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正邪,只有利益与生存的赤裸交锋。当殷郊的法相因仇恨化为幽蓝巨影,当邓婵玉的战甲沉入河底,神话的虚妄早已被戳破——“封神”,不过是凡人欲望的投影

整部电影讲述的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唯一未被异化的,是那些选择觉醒的凡人。姬发从“殷寿的刀”蜕变为“西岐的盾”,并非因为神力加持,而是源于姬昌那句“你是谁才重要”的唤醒。他放走劝降的使臣,在河底救下敌将邓婵玉,甚至在生死一线选择牺牲自己——这些举措,实则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认知:真正的胜利,不是屠尽敌人,而是守护活人的希望。邓婵玉的觉醒同样悲壮。她曾为父亲的遗志而战,为殷商的荣耀而活,直到姬发那句“你为死人而战”刺破她的盔甲。脱下战甲的那一刻,她不再是权力的棋子,而是一个会痛、会悔、会为陌生人落泪的“人”

我觉得电影对朝歌和西岐描摹的对比很有意思,西岐这片乐土没有仙术庇佑,没有神兵天降,有的只是凡人用血肉筑起的信念。殷商的阴冷朝歌与西岐的温暖田野,构成文明的两极——前者是权力异化的废墟,后者是农耕理想的乌托邦。当银幕变暗、影厅亮灯,我作为观众,其实记住的不是法术,我记住的是姬发放走使臣时的沉吟,是邓婵玉脱下战甲后的重生,以及西岐百姓篝火旁的笑脸。神话终会老去,唯有人性永存。

0 阅读:0
夏槐娱乐冲浪

夏槐娱乐冲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