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初,缅甸政府调集大军向金三角地区推进,向在此活动的国民党残军发出最后通牒:十天内撤离,否则将被全力消灭。
1949年,国共内战以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但少部分国民党残军在战败后逃入缅甸。该支队伍的总指挥在缅甸曾尝试联系国民党领导人,却收到蒋介石的冷漠回应,指示他们自生自灭。在遭遇抛弃后,这支队伍未曾气馁,反而在李国辉的领导下重新集结,组成了“复兴部队”,决心借此机会打回中国,争取重新被组织接纳。
1950年,国民党残军在缅甸的活动逐渐扩展,并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文件中被称为“逃缅中国国民党军残部”。最初,这支部队并未设想会吸引大量投靠者,然而,二战期间曾有部分远征军协助缅甸抗日,战后因伤病等原因无法撤回,最终留在缅甸。虽然这些人并非国民党军,但他们纷纷投向李国辉的队伍,希望借助其力量回到中国。
起初,李国辉对接收这些远征军并不热衷,主要考虑到部队尚未扎根当地,且养军费用巨大。然而,部下提醒他,这些远征军若得到良好的训练,将极大增强部队实力。李国辉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接纳这些战士,并给予严格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支部队迅速成长,逐步成为金三角地区的强大武装力量。他们开始在缅甸境内实施烧杀抢掠,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李国辉自信满满,决心在金三角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对部队进行大规模训练,并声言要在缅甸建立自己的势力。这种扩张行为引起了缅甸政府的警觉。
缅甸政府无法容忍外国武装在其境内活动,因此向李国辉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在十天内撤离。然而,李国辉对自己部队的实力充满信心,坚决拒绝撤离,这激怒了缅甸军政府。1950年6月,缅甸军方发动了对李国辉部队的全面攻击。尽管李国辉的部队曾有一定战力,但与缅甸整个军队相比,显然难以抵挡。很快,位于小孟板的国民党残军指挥部被摧毁,李国辉的部队也遭遇重创。
这场冲突标志着李国辉“复兴部队”在金三角地区的短暂辉煌与随之而来的失败,缅甸政府在捍卫国家主权的过程中,彻底消除了这支残军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