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越南关押六年的汪斌回到祖国。可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战友的指责和上级的严格审查,“叛徒”的帽子一度扣在他头上,就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帮他扭转了局面。 1984年,汪斌和他的战友们在老山的战斗中为祖国拼搏,他们肩负着捍卫国土的使命。那时的汪斌,是第14军40师118团2连的副指导员,年仅26岁。 战局瞬息万变,在敌军猛烈的攻击下,汪斌的连队陷入困境。指挥官相继牺牲,汪斌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战士们突破重围,成功与大部队会合。 但他并没有选择脱身,而是决定带领队员回去搜索牺牲战友的遗体。在返回战场时,汪斌带着司务长和通讯员去找副连长遗体,途中与敌人遭遇激烈交火。 司务长和通讯员在炮火中中弹壮烈牺牲,汪斌左腿也不幸负伤。在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后,精疲力竭的汪斌被越南士兵打昏,最终被俘,成为了老山战役唯一被捕的军官。 在敌人的手中,汪斌经历了五年零八个月的非人折磨。他遭受了电刑、毒打和精神摧残,越军企图从他口中榨取军事机密。 但汪斌始终没有屈服,尽管身体逐渐虚弱,体重降到37公斤,他依然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多次绝食、逃跑未果,汪斌几乎失去了所有希望。 1990年1月,在中越双方举行的战俘交换仪式上,汪斌终于回到了祖国。 然而,迎接他的不是久违的亲人和战友的欢呼,而是无尽的质疑。部分战友认为他在敌军面前低头,背叛了国家。 经过一年多的严格审查,组织最终确认汪斌没有变节,不仅恢复了他的军籍,还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干部职务。 他深感内疚,常常低声自责,“我给部队丢脸了。”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当想起战友们的牺牲,他就痛心不已。那些曾并肩作战、共赴生死的日子如今成为他心头永远的痛。 就在汪斌几乎失去信心时,一位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陈赓将军的儿子、时任40师副师长的陈知建。 陈知建了解到汪斌的困境后,亲自前来慰问,并坚定地对他说:“如果我们相信那些说你投敌的传言,我们就绝不会来看你。既然我们来了,说明组织相信你,放下包袱,尽快恢复。” 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汪斌感到自己终于被理解和支持。陈知建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开始重新相信组织的公正。 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汪斌的心中始终承载着一份深沉的责任。他无悔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但也深知,忠诚和坚韧是他一生的信条。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有坚定的信念与忠诚,才能穿越漫长的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信息来源:空格先生 2023年11月07日《1990年,中越交换俘虏,唯一被俘军官汪斌,向我军走来,有人大喊:他出卖祖国!》)
1973年3月底,等解放军全部撤回国内后,越南领导人黎笋来到了谅山,看着眼前的一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