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远安,90后脑瘫女孩去山西康复医院看病时,医生被她积极乐观的性子吸引,主动追求。女子不愿意离开老家,2年后医生辞去工作,追随女孩来到老家。8年过去了,如今他们怎么样了?
九十年代,卢娟娟父母迎来了女儿的降生。他们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遗憾的是,卢娟娟在六个月时,被确诊脑瘫。
孩子的病让人揪心,但卢娟娟父母并未放弃。他们都是小学老师,他们有足够的耐心教育学生,也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帮助女儿战胜病魔。
此后,父母开始陪同她到处求医,但这种病想要痊愈并不容易。
父母并不气馁,他们认为,孩子虽然有病,但只要他们不放弃,孩子就一定能健康长大。
他们笑着跟女儿说病情,就好想聊天气预报那样轻松,他们告诉女儿,人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自己。
他们给女儿讲张海迪的故事,讲其他一些人物的励志故事。
在他们的熏陶下,卢娟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之后,父母退休,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收入勉强供家用。
每当有人来小卖部买东西,卢娟娟总是热情打招呼。她的快乐开心感染了很多人。
他们把积攒的退休金给女儿看病,做康复。
春去秋来,转眼卢娟娟也长成大姑娘。
2015年,父母带着卢娟娟到山西一家脑瘫康复医院治疗。
都说性格好的人,到哪里都能让周围人快乐。
卢娟娟虽然去看病,但她在病房里根其他病友说笑,她关心每一个人,她就像一个散发着光芒的小太阳。凡是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被她身上那种开朗自信所吸引。
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姜医生是个不爱多话的人。如果是平常人。如果对方不说话,那双方之间就会冷场。
但卢娟娟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她每次见到姜医生,都主动打招呼。
因为她的主动和热情。二人渐渐熟悉起来。张医生也不再拘谨。开始跟她有说有笑。
都说婚姻是互补的,一个人身上没有什么,就想要另一半身上有他身上欠缺的东西。
姜医生性格内向,卢娟娟身患脑瘫,却依旧不放弃,她性格开朗,她爱说爱笑,她对人生充满了向往。
她所到之处,都是欢乐。
姜医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觉得卢娟娟就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于是展开追求。
两年后。二人领证结婚。
因为卢娟娟习惯回老家生活。于是,姜医生于2017年辞去工作。他跟着妻子到了湖北。
他在该康复医院已经做到副主任,如果他一直留在该医院,他的事业还有上升期。但他为了妻子,却辞去原有工作。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他在湖北一家中医诊所上班。这个诊所跟他之前工作的意愿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但他不在乎这些,8年时间,他上班努力工作,下班照顾妻子。他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自己的小家。
这样的事迹让人感动,有人说平常女子找医生做男朋友的几率都很难,卢娟娟作为一个脑瘫患者却能找到一个医生,真好!
也有人猜测这个医生老家应该没什么人了,否则家人会反对的,而且从医生到女方家来看,大概也印证了这个情况。不管怎样,祝福他们。
1、其实,姜医生和卢娟娟在一起,符合自愿原则。
《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虽然姜医生和卢娟娟在一起,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他们都是成年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爱人。
所以,他们在一起,符合自愿原则。
而且,他们已经结婚八年,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打脸当初质疑他们的那些人。
现在年轻人的婚姻观,有一些被网上一些毒鸡汤带偏了。
当然,婚姻是要讲究现实条件,但婚姻最重要的是感情。有感情和责任做基础,这样的婚姻都差不到哪儿去。
2、好的婚姻,一定是双向奔赴的。
姜医生性格内向,他需要一个热情开朗的妻子做贤内助。他愿意为妻子承担家庭的责任。
而卢娟娟知道丈夫辛苦,她也会力所能及帮助丈夫。
不管一段感情或者婚姻,双向奔赴的爱才是最顶级的爱。
夫妻俩个,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他们愿意共同努力,让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沈从文先生曾说,“真正的婚姻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不是浪漫的诗歌,而是平淡的散文。”
爱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婚姻却是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
真正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也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
真正的婚姻,是两个人共同为家庭承担,共同养育儿女,把平淡的生活过成有烟火气的美好人生。
祝福卢娟娟和她的老公,祝福这对夫妻白首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