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着黄光的老照片,记录了1937年湖北汤池训练班简陋的场景,两人并排站着,女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07 21:14:45

一张泛着黄光的老照片,记录了1937年湖北汤池训练班简陋的场景,两人并排站着,女人名叫曾志,彼时不过26岁,眼神却透着超越年龄的坚毅,投身革命已经满十年了。   她亲历过井冈山的枪林弹雨,也见证了江西苏区的艰难岁月,她只身深入闽东白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开辟根据地,在根据地失守后,她又踏上千里寻党的漫漫征途,最终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信息来源:2021-03-25三峡宜昌网——陶铸曾志夫妇在宜昌)   这一路走来不容易,风险不少,但她一直没放弃,一直追着她心中的信念走。   革命的道路上,爱情与亲情也交织着牺牲与奉献。   与陶铸结婚后,幸福生活也转瞬即逝,陶铸被捕入狱,音讯全无,直到抗战爆发才重获自由。   命运的残酷打击,接踵而至,但她从未被击垮,始终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作为母亲,曾志同样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三个儿子先后出生,却都无法得到母亲的照料。   为了革命,她不得不将孩子们送人抚养,幼子铁牛甚至不幸夭折。   战争年代的残酷现实,让她无法兼顾家庭与革命,只能将母爱深埋心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   汤池训练班,在抗日战争时期如同照亮鄂豫边区的指路明灯,培养了大量抗日骨干。   曾志当时是这里的党支部书记和教员,主要工作就是挑选学员、发展新党员,还负责给训练班写教材,这些教材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   然而,就在她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之时,却遭到诬告,被免去职务。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依然积极参加学习讨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党的忠诚。   这十年,是曾志人生中最动荡、最艰难的十年,也是她信仰得到淬炼的十年。   她遇到困难时,一直坚持着心中的革命信仰,从没改变过。 正如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一样,革命者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信仰之上的。   他们对个人生死毫不在意,全身心投入革命,这种精神让人钦佩。   抗战全面爆发后,曾志和陶铸这对革命伴侣再次携手,奔赴抗日前线。   他们来到了湖北宜昌,短暂的相聚后,又根据组织安排奔赴不同的战场。   陶铸前往大洪山地区开辟游击区,曾志则前往荆门、当阳一带开展工作。   在宜昌的日子里,虽然时间短暂,却是他们婚后难得的平静时光。   随着武汉保卫战的打响,曾志和陶铸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前线。   他们主动向组织请求前往鄂中地区,投入到更激烈的战斗中。   在前往荆门的途中,陶铸在十里铺下车,步行前往大洪山,而曾志则继续前往荆门。   分别之际,他们没有太多的儿女情长,只有对革命事业的共同承诺。   在荆门地区,曾志因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眼疾,不得不前往宜昌治疗。   在进步青年陈鸿儒的家中,她得到了悉心的照料,眼疾逐渐好转。   康复后,她立即返回工作岗位,继续领导荆当远地区的抗日斗争。   作为荆当远中心区委书记,曾志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她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与国民党33集团军合作抗日,并得到了张克侠和张自忠将军的支持。   她利用“军民合作大饭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秘密发展党员,为党筹集资金。   在日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她果断组织抢运33集团军的军粮,并通过何基沣将军的支持,组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   曾志在宜昌的抗战经历,展现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勇气。   1939年夏天,由于叛徒出卖,“军民合作大饭店”暴露,曾志接到组织命令,离开宜昌,前往延安学习。   曾志的一生,完全是投身革命、无私奉献的历程,她把个人的幸福和家庭放在一边,全力投身于革命。 她的经历,就像无数革命英雄故事中的一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国家的建立贡献了极大的努力。   今天的安宁和富足,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贡献,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不懈努力。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