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程潜在京病逝。不久后,程潜的女儿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三个请求,周总理亲自为她处理了两个,另一个他不肯同意…… 长沙白果园巷内,一座占地330平方米的民国建筑屹立至今——程潜公馆。这座建筑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记录了一位杰出将领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他是程潜,曾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后成为湖南和平解放的关键人物,为中国的历史进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882年,程潜出生于湖南省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16岁考中秀才,进入岳麓书院求学。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深深刺痛了这位年轻人。面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国家的衰落,他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开始追求一条救国图存之路。 1903年,程潜写信给湖南巡抚赵尔巽,表明自己的爱国热忱,得到支持后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次年,他以优异成绩获派赴日留学。在日本,他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先驱并肩作战,从此矢志不渝地追随三民主义。 程潜回国后,积极参与推翻清政府的斗争,并在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北伐中贡献良多。他的忠诚与胆识,特别体现在1922年的陈炯明叛乱中。当时,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妄图加害孙中山。程潜迅速组织护卫,将孙中山安全送至永丰舰,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历史灾难。 此后,程潜担任讨逆军总司令,领导部队平定叛乱。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也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部的重要地位。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内部分裂加剧。蒋介石崛起后,逐渐背离三民主义原则。程潜多次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调解党内矛盾,但他的中立立场和影响力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1927年,他被解除职务并受到监视,逐渐被边缘化。 尽管如此,程潜并未放弃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追求。在1929年的中原大战中,他奔走调停,为国民党内派系和解付出努力。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重新获得重用,担任军委副参谋长,指挥战役并参与抗战决策,为民族存亡贡献力量。 1948年,程潜因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再次受到蒋介石的猜忌,被调任湖南省主席。这一职务虽然名义上是权力重心,但实际上成了蒋介石安置异己的手段。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程潜在湖南目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无能和人民的疾苦,逐渐倾向于共产党。1949年,他与陈明仁一道宣布起义,湖南得以和平解放,避免了战火摧残。这一决定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更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大义。 程潜的起义受到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他被任命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后在开国大典上登上天安门城楼,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此后,他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程潜的晚年生活充满平和,他与毛主席多次在中南海亲切会晤。那张毛主席为程潜划船的照片,成为两人深厚情谊和历史转折的象征。 1968年初,程潜将军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骨折。 虽然北京的医院竭尽全力抢救,但高龄的程老终因伤重不治,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悲恸。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程府吊唁,并郑重宣布:程潜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功臣,是真正的革命干部,他的家属理应享受革命干部家属的待遇。 周总理的话,无疑是对程潜将军一生功绩的最高褒奖,也让程家上下倍感温暖。 程潜将军虽然离世,但他的后事却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不久,程潜的女儿程熙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周恩来总理写下了一封信。 信中,程熙婉转地提出了三点请求: 第一,希望能够调换程家的住房,因为现在的房子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实在是过于宽敞,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第二,程熙希望总理能够为她安排一个工作,因为程老去世后,家中的经济状况岌岌可危; 第三,程熙提到父亲生前曾写过一首诗,抒发他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恳请总理能够转呈国家主席。 周总理收到信后,立刻着手为程家解决实际困难。程家很快搬进了一套条件适中的房子。而程潜将军生前的那首诗,也如愿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然而,对于程熙的工作请求,总理却委婉地予以了拒绝。他在回信中说,程熙无需为生计发愁,国务院会妥善安排程家的生活,让他们老小都能无忧无虑。 事实上,周总理的承诺并非只是口头安慰。此后的岁月里,程家果然再也没为生活所困扰。程潜将军的功绩,党和国家始终铭记在心。 而他的家人,也一直沐浴在党的关怀之中,生活幸福安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程潜将军以自己的人生抉择,诠释了顺应时代潮流、置个人利益于度外的博大情怀。 而共产党人也以宽广的胸襟,善待每一位愿意合作、贡献力量的志士仁人。程潜与共产党结下的不解之缘,已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段佳话。 程潜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代的风云变幻,他从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挽救民族危机的将领,又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转向正义,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程潜的名字不仅留在史书中,更镌刻在湖南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记忆里。他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勇气和担当的意义,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道: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也自贬三级。毛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