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考古人员撬开了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棺盖,一刹那,一股浓烈呛人的腐臭气味扑面而来,但朱檀的头骨保存完好,摘掉帽子后,发髻上的金簪耀眼夺目。 鲁荒王朱檀是明朝初年的一位王子,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荒诞与悲剧。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自出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极高的身份和权力。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皇子,最终却因其荒诞的行为和父皇朱元璋的失望,而获得了“荒”字的恶谥。这个谥号的背后,是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行为和最终的悲惨结局。 朱檀出生于洪武三年,仅仅一个多月后便被封为鲁王,且身份显赫,身边的亲戚如追赠的陕国宣武公郭兴和追赠的营国威襄公郭英,都是他的亲舅舅,母亲郭氏更是曾在宫中担任过代理皇后,可以说朱檀从一出生就拥有了无可比拟的政治背景。然而,朱檀的行为却与这些显赫的家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仅十五岁,他便娶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为正妃,并随即被派往兖州担任藩王,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他将在明朝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朱檀的所作所为却极大地失去了父皇朱元璋的信任。据史料记载,朱檀与其妃子汤氏的行为十分荒唐,他们以拐卖儿童并将其阉割做“火者”的方式来进行残忍的娱乐活动。这些“火者”是指那些经过阉割后专门服务于宫廷的宦官。朱檀和汤氏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了伦理与法度,甚至让当地的百姓闻风丧胆,不少家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会将他们藏匿在床下,生怕被鲁王府的人拐走。朱元璋得知这一切后大为震怒,直接下令将朱檀和汤氏召回南京,并对汤氏下令赐死,而朱檀虽然是亲生儿子,最终也只得到了“髡刑”——剃光头发和眉毛,以示惩戒。 然而,这并未让朱檀收敛,他虽然被惩罚过,但依旧没有悔改。有几个狐朋狗友见朱檀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便来王府献殷勤,带来些自称"灵丹妙药"的东西给他服用,美其名曰能让他忘却烦恼。朱檀没有拒绝,甚至还乐在其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檀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仅仅过了几年,曾经英俊潇洒的鲁王爷就像是个病入膏肓的老头子。他的双眼浑浊不堪,视力日渐衰退,最终双目失明。不久之后,年仅19岁的朱檀就撒手人寰,香消玉殒了。 消息传到京城,朱元璋闻讯后只是长叹一声,并没有多少伤感。在他看来,朱檀完全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死有余辜。他愤而下令,赐谥"荒",表达自己对这个败家子的失望和不满。自此之后,朱檀就以"鲁荒王"之名被载入史册。 虽说是对朱檀极其失望,但朱元璋终究还是念及父子情分。他不愿看到儿子死后不能得到安息,便下令为朱檀修建陵墓,规格虽比不上其他皇子,但也算得上隆重。陵墓中随葬了1100多件珍贵器物,其中不乏金银玉器、字画古玩。即便是一向勤俭节约的朱元璋,也破例允许将这些陪葬品放进朱檀的墓中。 然而,朱檀的恶谥“荒”却成为了他名声的永远烙印。在《明实录·太祖实录》中,朱元璋曾表示,父子之情虽深,但也无法因为亲情而废除公义。这段话充分展现了朱元璋对于朱檀的深刻失望。对于父亲的愤怒,朱檀的死和恶谥都未能改变他在明朝历史中的负面形象。 朱檀的儿子朱肇煇成为了第二任鲁王,并且活到了七十九岁。与父亲的荒诞不同,朱肇煇在位期间稳重贤明,深受百姓和朝廷的好评。成祖朱棣甚至曾多次公开嘉奖朱肇煇,称赞其“居国简静,奉法谨礼”。这与朱檀的荒唐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鲁王这一封号在后代传承时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1970年的一天,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撬开了一口棺木的棺盖。突然,一股浓烈而又呛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捂住了口鼻。待到气味散去,人们定睛一看,棺木内的遗骸虽已腐朽,但头骨却保存完好。当他们小心地摘下死者头上的帽子时,一支金光闪闪的发簪映入眼帘,夺人眼球。 这口棺木,属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 几百年后的今天,当考古学家打开鲁王朱檀的陵墓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珍奇之物。金碧辉煌的冠冕、玲珑剔透的玉器、栩栩如生的木俑......无一不在诉说着昔日鲁王的尊贵身份。然而,再贵重的物件,也换不回朱檀的年轻生命;再珍稀的宝物,也弥补不了他犯下的过错。 1969年,山东邹城的村民们在山中放牧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古墓。他们料想此墓定然不凡,便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专家一年多的发掘,众人终于在1970年进入了墓室,发现了朱檀的遗骸。
1970年,考古人员撬开了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棺盖,一刹那,一股浓烈呛人的腐臭气味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6 21:34:57
0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