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大户”被揪出?专家透露:上了65岁,这4物确实要少吃 家人们,健康这事儿,真得时刻放在心上,尤其是咱家里的老年人。今天必须和大家唠唠一个关乎老年人健康的关键问题 —— 血脂异常。 就说 68 岁的刘大爷,那精气神儿,走在路上,别人都以为他才六十出头。每天天刚蒙蒙亮,5 点整,他就准时出现在小区的小广场,一招一式打着太极拳,生活规律得让人羡慕。作为退休的企业高管,刘大爷一直对自己的身体自信满满,觉得那些疾病都离自己远着呢。 直到那次体检,就像平静湖面被投进了一颗石子,泛起了不小的波澜。医生拿着血脂检查报告,一脸严肃地告诉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超标了。这可把刘大爷弄懵了,自己平时吃饭那叫一个清淡,从不吃那些大鱼大肉,怎么就得了高血脂呢? 满心疑惑的刘大爷,赶忙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经验丰富的张医生。张医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里透着专业和专注。他让刘大爷坐在对面,仔细询问起刘大爷的日常饮食习惯。 这一聊,问题就浮出水面了。原来,刘大爷虽然整体饮食清淡,但每天都在吃不少隐藏的 “高血脂凶手”。张医生推了推眼镜,拿起一份检查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认真地对刘大爷说:“您瞅瞅,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偏高,这在医学上可是被叫做‘坏胆固醇’。您这个年纪,可得多注意血脂管理了。” 接着,张医生详细地询问刘大爷的饮食细节。原来,刘大爷特别钟情油炸食品,每周都得吃上两三次油条,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金黄的,冒着热气,他就爱那一口酥脆;平时呢,还爱喝奶茶,尤其是里面的奶精,觉得特别香;晚饭后,他和老伴儿就喜欢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各种饼干点心。这些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实则是让血脂升高的 “罪魁祸首”。 张医生告诉刘大爷,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布的数据,在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竟然高达 41.9%,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反映出很多老年人对血脂管理还不够重视。 张医生给刘大爷重点圈出了四类需要警惕的食物: 油炸类食品:像炸鸡、薯条、油条这些,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就像一个个小 “捣乱分子”,在身体里兴风作浪,特别容易让血脂升高。《中华营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经常吃油炸食品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约 30%。 含奶精的饮品:奶茶、速溶咖啡这些含有植脂末的饮品,植脂末主要是由氢化植物油制成的,里面全是反式脂肪酸。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咱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总能量的 1% 以下。 精制糕点:饼干、蛋糕、面包这类,不仅含有大量饱和脂肪,还添加了人造奶油,吃多了,血脂水平就会显著升高。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研究发现,每周吃 3 次以上精制糕点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比偶尔吃的人高出 25%。 动物内脏:猪肝、鸡心、鸭肝这些,虽说营养丰富,可吃多了,胆固醇摄入就容易过量。《中国老年医学杂志》建议,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吃内脏类食物最好别超过 2 次。 刘大爷听完,恍然大悟。他想起隔壁的王阿姨,同样六十多岁,一直坚持健康饮食,从不吃油炸食品,血脂一直都很正常。再看看自己,确实该改改饮食习惯了。 张医生很快就给刘大爷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饮食调整方案,建议他以后做饭多采用蒸煮烤的方式,少吃油炸食物;把奶茶换成纯牛奶;零食也别吃那些饼干点心了,改吃坚果和水果;平时可以适量吃些瘦肉和鱼类。同时,还要配合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 一个月后,刘大爷再次来到社区医院复查。他这一个月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效果立竿见影,血脂指标有了明显改善。他自己也感觉精神头比以前更好了,一称体重,还轻了两公斤。 刘大爷的这次经历,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传开了。张教授、李师傅等老年朋友们听了,都纷纷表示要重视起来,好好管理自己的饮食健康 。
“高血脂大户”被揪出?专家透露:上了65岁,这4物确实要少吃 家人们,健康这事儿
河西有事
2025-02-06 14:35: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