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彭德怀去河北,路过陈赓部队驻地。午饭时分,端上来一盆清蒸桂花鱼。陈赓说:"这是附近河里的桂花鱼,战士们下河捞几条,你可不要拒绝啊。" 1939年的中国抗战,正处在极其艰难的阶段。在这一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了多次对日军的游击战和阻击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 当时的八路军总部驻扎在晋西北地区,彭德怀将军作为八路军的副总司令,经常带领部队在华北各地区展开抗日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严格的战时纪律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彭德怀将军的生活习惯十分简单,他的随身行李仅有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些必需品。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和普通战士一样,吃大锅饭,住普通房。 八路军的将领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严格遵守纪律,特别是在战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更要带头过艰苦生活。在当时的条件下,就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成了奢侈品。 陈赓将军所率领的部队驻扎在河北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既有平原,也有山地。部队驻地选在了一个靠近河流的小村庄,这里易守难攻,便于防御。 当时部队的给养情况十分困难,战士们主要依靠自己种菜和当地群众的支援来解决吃饭问题。部队里的伙食标准很低,一般是每天两顿稀饭,一顿干饭,菜主要是咸萝卜和青菜。 在这样的条件下,部队依然保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与彭德怀等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他们经常强调,革命军队就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 陈赓将军的部队也严格遵守这一原则,他们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部队里规定,无论是谁来视察工作,都不能搞特殊化。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战斗作风上。八路军将士们经常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作战,有时甚至要忍饥挨饿。 在这种环境下,每一个八路军的指战员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们把每一粒粮食、每一分钱都看得很重,因为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这种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在八路军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帮助部队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 1939年春天,彭德怀来到河北视察工作,这是一次计划中的例行巡视。在这次巡视中,他需要了解各部队的战备状况和群众工作开展情况。 驻扎在河北的陈赓部队得知彭德怀要来视察的消息后,立即着手准备各项工作汇报。按照八路军的传统,接待首长视察工作只需准备一间干净整洁的办公室,其他一切从简。 当彭德怀来到陈赓部队临时驻地时,恰好是午饭时分。这让陈赓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按照普通标准接待,还是稍微改善一下伙食。 在此之前,陈赓已经从彭德怀的随行人员那里了解到,彭总对搞特殊化极为反感。但作为东道主,陈赓又不能让远道而来的长官饿着肚子。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既不违背纪律,又能表达心意的办法。他让战士们到附近的河里捕了几条鱼,这样既不会增加部队的开支,又能让首长吃上一顿热乎饭。 当香喷喷的清蒸桂花鱼端上桌时,彭德怀显得有些意外。陈赓立即解释说这是战士们从河里捞的,不是特意购买的。 彭德怀听完解释后,表情有所缓和,开始品尝起这道鱼。这条鱼确实做得不错,鱼肉鲜嫩,汤汁清淡。 随后,又陆续端上来几个菜。每上一个菜,陈赓都会说明这些菜的来源,都是部队自己种的或是就地取材的。 在这顿饭中,彭德怀和陈赓还讨论了部队的战备状况和当地的抗日形势。两位将领都认为,在抗战环境下,部队更要严格遵守纪律,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这顿饭虽然简单,但体现了陈赓的智慧。他既没有违背八路军的优良传统,又表达了对首长的尊重。 彭德怀在饭后对部队的伙食管理工作表示肯定。他认为,部队能够就地取材,既节约经费,又能改善伙食,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这次简单的午饭,成为了一次生动的作风教育。它展示了八路军领导干部如何在艰苦环境下,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事。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道: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也自贬三级。毛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