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不想死,便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2-03 15:51:43

公元220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不想死,便问刘备:“丢失荆州和二叔被杀,并非儿臣的过失,父王为什么要杀我?”刘备道:“若你和孟达发兵救荆州,二弟岂会落入东吴?你见死不救,难道不该死吗?” 建安二十五年冬,成都武担山行宫的炭盆迸出火星,刘封跪在青石板上,目光扫过案几上那卷赐死的诏书。 这位刘备的养子至死不解,为何自己镇守上庸三郡的功绩,竟抵不过"不救关羽"的罪名。 刘封的悲剧始于其特殊身份。 本为罗侯寇氏之子的他,在建安六年被刘备收为嗣子,这在其时实为权宜之计。 当时刘备年近四旬尚无子嗣。 于是到了刘禅出生后,刘封的处境顿显尴尬。 诸葛亮一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道出了蜀汉核心层的隐忧。 上庸之地的战略价值加剧了这种矛盾。 刘封与孟达共治的东三郡(房陵、上庸、西城),北接汉中,东临襄阳,实为连接荆州与益州的咽喉。 当关羽北伐襄樊时,此地驻军本可成为关键援力,却最终成为父子决裂的导火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围困樊城的战报传至上庸时,刘封正面临两难抉择。 可最终“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这个推诿看起来是很合理的。 当时东三郡守军不过万余,且需防范曹魏西城太守申耽。 而自汉中至荆州的千里粮道,需穿越曹魏控制的东三郡。 而且眼下还有孟达掣肘。这位原刘璋旧部与刘封嫌隙已深,曾"封与达忿争不和"。 所以当吕蒙白衣渡江的消息传来时,刘封的按兵不动已成定局。 但细究时间线会发现诡异之处。 关羽十二月兵败被杀,而刘封次月即遭申仪叛变、孟达降魏,最终在七月被召回成都。 这五个月的权力真空,恰是刘备集团内部博弈的关键期。 后来刘备问罪刘封的罪名值得玩味。 表面问责"不救关羽",实则暗藏三重考量。 最要的是重塑法统,通过严惩"不忠"来确立刘禅的继承人地位。 这样做的同时也清除了隐患,当时刘封统兵多年的威望,已成新生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还要震慑降将,孟达投魏后的连锁反应,需以铁腕遏制。 所以刘备令刘封自裁时,特意提及"孟达先主甚恨之"。 这种将责任转嫁降将的话术,保全了父子名分,维护了法理正当性。 刘封之死的余波持续震荡蜀汉政坛。 诸葛亮执政后,着力构建"荆州—东州"二元权力结构,正是对此次危机的制度性回应。而刘禅继位后的"政由葛氏",亦可视为对养子威胁的终极防范。 在"汉室复兴"的大旗下,亲情、功业与权谋的纠缠,终化作那句冰冷的判词:"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0 阅读:555
历史古道翰风

历史古道翰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