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没有江苏和安徽,更没有上海。这三地方在一起叫南直隶。因为明代是两京制度,领

几微渡 2025-02-03 10:22:43

明代,没有江苏和安徽,更没有上海。这三地方在一起叫南直隶。因为明代是两京制度,领导迁到北京后,南京还留了一套行政班子编制,安排一些喝茶水领工资的干部。

到了清代,就不能叫南直隶了,改了江南省。

但这个江南的体量太大,经济民生的事儿多,一个布政使忙不过来,就一拆二,增加一套编制。分设江南左右布政使。

顺治十八年,右布政使改驻苏州,负责苏南地方。左布政使仍然在江宁(南京),负责今天安徽和苏北一些州府,但请注意,虽然左布政使驻江宁,但江宁归右布政使管理。

康熙六年,朝廷决定正式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原左布政使管理的地方,以安庆府和徽州府为名,称安徽。右布政使管理的,以苏州和江宁为名,称江苏。于是,左布政使改为安徽布政使,但仍然驻江宁(南京)。右布政使改为江苏布政使,在苏州。

康熙六年是1667年,直到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安徽布政使才从江宁迁到安庆,离开了江苏。所以,清代“安徽省长”在江苏的历史,有一百年,称寄治。

这个改变的一个原因是,江苏经济发展迅速,一个布政使还是忙不过来,要再加一个。就把安徽布政使从江宁“赶”回了安徽。新设江宁布政使,负责江宁、淮安、徐州、扬州四府,通州、海州二个直隶州。在苏州的江苏布政使,缩小职权,负责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与直隶太仓州。松江府就是今天上海地方。

布政使之上,有巡抚。清初在江南设有三个巡抚,一江宁巡抚,一凤庐巡抚,一操江巡抚。操江巡抚,兼理操江军务,驻安庆,兼巡抚徽、宁、池、太、广地方。康熙元年,以操江军务归并两江总督,裁凤庐巡抚,改设安徽巡抚,驻安庆府。正式分省后,安徽巡抚与布政使的辖区才一致。但上面提到过,一百年里,书记在安庆,省长寄治在江宁。

江苏在清代是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一堆大干部在江苏,各司其事。州府的散装反而不突出。

这些衙门在不同时期均有变化,以乾隆年间为参考

两江总督 驻江宁

全称“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操江、统辖南河事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若以大学士兼任的,为正一品。清后期,加五口通商事务,授南洋通商大臣。

江苏巡抚 驻苏州

全称“巡抚江苏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饟”,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衔,为正二品。

江宁布政使 驻江宁

苏州布政使(江苏布政使) 驻苏州

从二品。

江苏按察使 驻苏州 正三品

江苏学政 驻江阴,级别是按照本身职衔,属于外派干部。

两淮盐运使 驻扬州 从三品

各分守道 正四品

苏州道,粮道兼,并司水利。

苏松太仓道,兼水利、渔业、关务,驻上海。

常镇通海道,兼河道、关务,驻镇江。

淮扬海道,兼盐法、漕务、海防,加提法使衔,驻淮安。

徐州道,兼河务,驻宿迁。

八旗江南驻防将军 驻江宁 从一品

这是当地满洲八旗驻防部队和旗人事务的最高负责人。当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一起给皇帝写报告时,将军列名在前。当然如李鸿章以大学士兼任总督的,是例外。

江宁副都统 驻江宁 正二品

京口副都统 驻镇江 正二品

江南提督兼水师一人 驻松江 从一品

节制三镇(松江府、镇江府、常州府)、二协(太湖协、松北协)、本标五营等绿营兵。

总兵正二品、副将从二品、参将正三品。

漕运总督 驻淮安

江南河道总督 驻清江浦

另还有两特殊衙门,地方官员得罪不得的,内务府外派 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

0 阅读:62
几微渡

几微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