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军仗着坚固的工事,阻挡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关键时刻,一位炊事员竟上前

史记峰会 2025-02-02 23:53:54

1979年,越军仗着坚固的工事,阻挡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关键时刻,一位炊事员竟上前道:让我来。 时间来到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许世友被任命为广西方向总指挥,带领着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中越边境开进。 一路上,我军势如破竹,连破敌人好几道防线,一时间将敌人打得纷纷逃窜。 在这些溃散的敌人中,有的被我军追上消灭掉,有的则是一溜烟逃到了“鬼屯炮台”,寻找掩护。 躲进去又如何?为此,为此我军加大了火力,甚至派人强攻,势必再次拿下。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炮台的外墙除了留下的一些弹痕,竟然毫发无损。 那么,那这个炮台有何来历呢?竟如此坚固? 原来,鬼屯炮台是在二战时期由法国修建的,是为了抵抗当时的日军,因此“鬼屯炮台”也被称为“法国炮台”。 鬼屯炮台在当时经过三年的修建,顶部突出六米,其中还包含纵横交错的暗室,内部的容量可容纳几千人灵活走动。 在炮台修筑的材质上,更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里边甚至还加注坚硬的鹅卵石和铁路上的钢轨,生生的把鬼吞炮台打造成了坚不可摧的地上堡垒。 另外,在火力方面,射击孔更是多达300多个,在二战时期,就这个炮台竟阻挡了几千名日军的进攻。 所以,在我军几番的进攻下,除了不断的运下来的伤员,仍未前进一步。而越军躲到这个强大的工事里,更是嚣张:只要有炮台在,你们休想前进一步。 想想一个炮台,竟阻挡了我数万大军,让我军指挥员不解的同时,更是陷入到了苦恼之中。 然而,也正是在指挥员犯难时,一位不起眼的炊事员上前说道:让我来! 这个炊事员叫何国安,是凭祥市发电厂的炊事员。那么问题来了?数万大军都拿不下的炮台,你一个小炊事员就能? 原来,在何国安小时候,他和父亲曾被法国人抓去修炮楼,这其中就包括鬼屯炮台。因此,对于何国安而言,炮台的结构,他是在熟悉不过了。 因此,当何国安听到前方的炮声时,他就觉得不太对劲,于是便想去看看是发生了什么情况。 谁知,经过一打探,还真如何国安担心的那样,原来我军在进攻到鬼屯炮台时,进攻不利,屡屡败下阵来。 于是,时间紧迫,何国安赶紧朝鬼屯炮台前线走去。一路上,他看到不断被运下来的伤员,更是感觉不妙,于是便加快了脚步,很快便来到了前线。 指挥员听了何国安的解释,像是看到了希望,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你提供的这个情报,可真是太好了,前线的战士们也可以少流血了。 此后,在经过简单的部署后,指挥员专门安排了一队工兵,与何国安一起去侦查情况。 这边,我军又一次发起进攻,其实就是佯攻,目的就是专门吸引敌人火力,以掩护何国安等人。 可是,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何国安在山顶找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天窗”,至于漏出来的那些洞洞,何国安一看就不是。 就这样,第一次侦查以失败告落。但何国安不相信,他不相信自己亲手建过的东西,竟会找不到天窗在哪? 经过一番回忆,何国安又一次前往山顶,他这次小心的回想当时位置,用脚一步一步的测量。果然,随着咚咚的几声响,他终于发现了那个天窗。 原来,这个天窗可以直通堡垒内部,而这个天窗又恰好被一个石板给盖上,所以才废了好一阵子寻找。 天窗找到,那破敌的方案自然也就有了,他们一刻也不敢耽误,赶紧回去报告给指挥员。 上级对这个情报很是重视,于是便命人带着数顿炸药和汽油,找准时机,朝着那个天窗就扔了进去。 接着,随着一声声的巨响,鬼屯炮台一时间化为火海。后来经了解,除了一个人活着,炮台内的其余越军无一幸免。 就这样,鬼屯炮台被我军顺利拿下。而主动援助的何国安也因此举被授予“支前模范”的称号,记一等功。 一个普通的炊事员,却也能为前线的战士奉献良策。可见,有时候,智慧也会来自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同时,能拿下鬼吞炮台的战斗,也反应了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的思想。懂得学习历史经验,把握实际情况,调整部署,也往往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0 阅读:19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