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他身中5弹,伤7处,但仍不下火线。随后,当战友找到他时,却发现,在他

史记峰会 2025-02-02 23:53:30

1979年,他身中5弹,伤7处,但仍不下火线。随后,当战友找到他时,却发现,在他身后竟有条长达15米的血迹。 这位战士叫雷应川,此时的他已快要昏厥,但面对险情,他选择了继续战斗。 1957年,雷应川出生于江永县,是瑶族人。 雷应川虽说来自一个农民家庭,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从小对街坊邻里,叔伯阿姨口中的英雄小人物很感兴趣。 因此,小小年纪的他,却在内心里埋下了一颗乐于助人和爱国的种子。 15岁那年,雷应川正在外边玩耍,当走到一个池塘边时,却听到激烈的水花声,还有人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原来,是一个小姑娘,不慎跌落水中,正慌乱的拍打着水面。 雷应川看到这一幕,没有思考,下一秒就一跃跳进了池塘,救出了小姑娘。 还有一次,他在一处水电站打工,冒着洪水被冲走的危险,主动要求靠近水电机组,挪开了挡在水轮机叶片处的树枝杂物。 雷应川乐于助人的做法,赢得了乡亲们和同事们的赞扬,都夸他:“好样的!” 时间来到1977年,雷应川迎来了入伍的日子。满怀期待的他,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在军营里,雷应川刻苦训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各项技能飞速提升。 1979年,对越反击战打响,雷应川又主动请缨,前往一线。 于是,才22岁的他,便扛起了尖刀班的重任。 “雷应川,”团长喊道。 “到!” “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团长问道。 答:“请团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接到命令以后,雷应川就带着自己的尖刀班,趁着夜色,跨过敌两道防线,悄悄的向敌人的一处高地潜入。 谁知,就在他们走着走着,离目的地还有50米的时候,却突然碰上了正巡逻的越军。 这个时候,想隐蔽已经晚了,虽说还是黑夜,但双方也都能看见彼此。 关键时刻,怎么办?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于是,在雷应川班长的一声令下,双方便交上了火。 在激战中,雷应川蹲在最前面,随后便找准时机,拿下一处战壕。 雷应川二话不说,端起枪就是一顿扫射。但不幸的是,敌人的子 弹也如雨点般向他飞来,雷应川一个躲闪不及,身中3枪倒地。 而接下来,让他没反应过来的是,又有两颗“雨点”飞来,击中了他的肩膀。 “班长、班长、班长”,战士们惊慌喊道。 但这时的雷应川,身体已经遭受重创,加上肩膀有5处中弹,7处伤口,已经昏睡过去。 在这期间,足足有10分钟,雷应川都是躺着一动不动,直到他慢慢恢复过来,才发现,身体已经不行了。 可即便如此,英勇顽强的雷应川仍不下火线:就算爬也要完成任务。 有位战士看到这一幕:“班长,你伤太重了,我扶着您吧。” “你管我干什么,快继续进攻,”雷应川紧张道。 随后,经过他的细致观察,却发现在身旁不远处,有一条敌人的电话线。 他转念一想:这搞不好是敌人指挥部的,要是弄断了,他们就没办法通信了,还能为指挥部赢得时间。 于是,他随身找到一块带楞的石头,“铛铛铛”三下,敌人的电话线就被切断了。 之后,他又顺着电话的走向,用自己的一条胳膊,拖着浑身是血的身体,每前进一点,都是刺骨的疼痛。 随着敌人位置越来越清晰,雷应川也悄悄的摸出了随身的手 榴 弹,接着就拧开了盖子。 随着一道烟,在空中划过一个完美的弧线,敌人的暗堡被炸的尘土四溅。 随着爆炸声响起,枪声也随之停了下来,高地被拿下,任务也完成了。 也就在这时,突然有人说道:“唉,班长呢?” “快看,这有条血迹”,另一战士说道。 “这不会是班长的吧”,战士们顺着血迹,一点点的靠近,走了大约有15米,眼前的一幕,令他们惊呆了。 因为躺在他们面前的,正是他们的班长雷应川,此刻已经牺牲。 战后,上级鉴于雷应川的英勇表现,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22岁的雷应川,虽然年纪不大,但其英勇顽强的精神,却成为了一种不竭的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英雄致敬!

0 阅读:39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